北京胡同是北京特有的傳統街巷,起源於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胡同的形成與北京的城市規劃密切相關,尤其是元大都的建設。胡同一詞源自蒙古語,意為「水井」,反映了當時居民對水源的依賴。隨著時間的推移,胡同逐漸成為北京城市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清時期,胡同的布局更加規範,形成了以四合院為核心的居住模式。胡同不僅是交通通道,也是社區生活的中心,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胡同的名稱多樣,有的以名人命名,有的以行業命名,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什剎海是北京城內一片歷史悠久的湖泊區域,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由前海、後海和西海(又稱積水潭)三個相連的湖泊組成。這片區域不僅風景優美,還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是北京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一、什剎海的歷史
起源與發展:
1. 什剎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這裡是元大都的重要水系之一,作為漕運的終點,積水潭(西海)曾是南北物資運輸的樞紐。
2. 明清時期,什剎海成為皇家貴族和文人雅士的遊覽勝地,周圍修建了許多王府、寺廟和私家園林。
3. 清代時,什剎海地區更是繁華,成為北京城內重要的商業和文化中心。
名稱由來:
1. 「什剎海」一名源自明代,因周邊曾有十座寺廟(「什」意為「十」,「剎」指寺廟),故得名「什剎海」。
2. 另一說法是,這裡曾是元代漕運碼頭,周圍有許多倉庫(「什」意為「多」,「剎」指碼頭),因此得名。
.
什剎海的區域劃分
什剎海由三個主要湖泊組成:
1. 前海:面積較小,但最為熱鬧,周圍有許多酒吧、餐廳和商店,是夜生活的熱門地點。
2. 後海:面積較大,環境相對安靜,以傳統四合院和胡同聞名,是體驗老北京風情的好地方。
3. 西海(積水潭):面積最小,但歷史最悠久,曾是元代漕運的終點,如今以自然景觀和文化遺跡為主。
什剎海的主要景點
1. 恭王府:位於後海北岸,是清代恭親王奕訢的府邸,也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王府之一。府內建築宏偉,花園秀麗,被譽為「什剎海的明珠」。恭王府還因與和珅的關係而聞名,曾是和珅的宅邸。
2. 銀錠橋:位於前海與後海之間,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橋,因形似銀錠而得名。這裡是欣賞什剎海美景的絕佳地點,尤其是夕陽西下時,被稱為「銀錠觀山」。
3. 煙袋斜街:位於什剎海東北側,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商業街,因形似煙袋而得名。街上有許多特色小店、傳統手工藝品店和咖啡館,是體驗老北京風情的好地方。
4. 宋慶齡故居:位於後海北岸,原是清代醇親王府的花園,後成為宋慶齡的居所。故居內陳列了許多宋慶齡的生平資料和文物,展示了她的偉大一生。
5. 廣化寺:位於後海北岸,是北京著名的佛教寺廟之一,始建於元代。寺內建築古樸莊嚴,是什剎海地區重要的文化遺產。
6. 鐘鼓樓:位於什剎海東側,是北京中軸線上的重要建築。鐘樓和鼓樓曾是古代報時的中心,如今是了解古代時間文化的景點。
什剎海漕運觀光船:在34公頃的水面上,您可以乘坐觀光船,沿著歷史的足跡,尋訪兩岸的王府、寺廟、鐘樓和名人故居;也可以在觀光船上,在船工依呀的搖櫓聲中,聽著傳承了數百年的船工號子,看漕運展了解漕運文化,體味運河文化的歷史厚重。
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則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來讚美什剎海的神韻。什剎海景區風光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隨著遊客的增多,這裡逐漸出現了一些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因此,也成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
銀錠橋早先因形似銀錠,故稱「銀錠橋」。站在橋上向西眺望,可見西山景色,故銀錠橋被視為北京城內看西山之第一絕勝處。「銀錠觀山」是什剎海的著名景觀之一。
這裡是京城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是京城唯一提供夜航服務的水上項目;這裡是京杭大運河北段終點漕運碼頭,有京城最具特色的遊覽方式;傳承數百年的船工號子,古香古色的搖櫓船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城市小巷。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幾千條,他們圍繞在紫禁城周圍,大部分形成於中國歷史上的元、明、清三個朝代。
三輪車胡同遊路線:
遊客在北海公園北門(後門)西側100米左右的胡同遊覽出發點乘老北京傳統交通工具三輪車出發(每輛可乘兩人),在導遊的帶領下到達行程的第一站--鼓樓。鼓樓建於1272年,高約50米,是舊京城的報時中心,導遊帶領客人登鼓樓俯看中軸線兩邊東西兩城的胡同,講解北京的歷史、城市格局及胡同的形成。
“胡同”,這兩個字原是蒙古語的譯音。《析津志》載稱“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襲下來的,至今已有700多年曆史。所以,北京胡同是久遠歷史的產物,它反映了北京歷史的面貌,是有豐富內容的。“胡同”一詞出現在《三國志》,胡漢同居一巷之意。
北京胡同的結構與特色
1. 胡同通常狹窄而曲折,兩旁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國傳統的住宅形式,四面圍合,中間有天井,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家族觀念和生活習慣。胡同的寬度不一,有的僅容一人通過,有的則較寬,可通行車輛。
2. 胡同的建築風格多樣,既有明清時期的傳統建築,也有近代的西式建築。胡同的牆壁上常有磚雕、石雕等裝飾,展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
不少胡同中的一塊磚、一片瓦都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從一個個大大小小的胡同院落中可以了解北京市民的生活,包括他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和鄰里關係。從史籍中看,光是“胡同”一詞的寫法從元朝到清朝就有:衖通、火弄、火疃、火巷、火衖、胡洞、衙衕、衚衕、忽洞、湖洞等十多種。
公元1420年北京城營建完工,明成祖正式遷都北京。公元1553年,又增建了城南外垣,至此北京城又有了內外城之分,北京城的“凸”字型平面佈局至此基本定型,面積約為62平方公里。內城九門 ,外城七門。這時北京城的胡同,據《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載:有街巷711條,胡同459條,共為1170條。
客人乘三輪車穿過胡同,沿著什剎海走一段,在銀錠橋下車,在導遊的陪同下,到帶有濃郁京城民風的胡同里漫步,聽導遊講解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的文化內涵,看胡同中傳統的生活方式。
為保護古都風貌,維護傳統特色,北京城區劃定了二十餘條胡同為歷史文化保護區,像南鑼鼓巷、西四北一條至八條等就被定為四合院平房保護區。
遊客乘三輪車前往有“紅樓大觀園”之稱的恭王府花園。恭王府花園是胡同中清代的貴族人家的大宅院。它始建於1779年,佔地3公頃,是現今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導遊陪同遊客穿過秀色迷人的王府花園萃錦園,參觀為昔日貴族家庭開展社交活動而舉辦京劇堂會的大戲樓,對比貴族人家與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環境。遊客可以在恭王府花園小憩,品茶,吃小吃。
北京的胡同名稱實際上是以人為中心的,直接以人名、姓氏、命名的胡同就有百十來條。既有以人們所敬仰的民族英雄的名字來命名的,也有幾個朝代的歷史名人、達官貴人的名字來命名的,然而數量最多的還是以平民百姓、小商小販、小手工業者的姓名來命名的,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與胡同里居住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更為接近。這類胡同名稱充分體現出人文傾向。
最長的胡同是東、西交民巷。
最窄的胡同,幾年來有不斷的新發現。較早說崇文區東珠市口北的高筱胡同南口最窄,僅65厘米。有人曾踏勘天橋西永安路北邊的小喇叭胡同,發現北口向西拐彎處僅58厘米,大胖子過這個胡同口還得側著身走。
最古老的街巷胡同在現今西城區.長椿街國華商場後身的三廟街一帶。這裡遼代叫檀州街,比金代的廣安門大街還要早呢,距今已有900多年曆史。
胡同觀光-環湖遊
全程約40分鐘
遊覽路線:
前海西街(開始)—老胡同—銀錠橋—后海酒吧街—大翔鳳胡同—柳蔭街—前海西街(結束)
導遊服務:1-3人50元/次
發現老北京-胡同四合院
全程約60分鐘
遊覽路線:
前海西街(開始)—老胡同—銀錠橋—煙袋斜街參觀—老北京四合院參觀—后海酒吧街—大翔鳳胡同—柳蔭街—前海西街
遊覽主要景點:老北京四合院
導遊服務:1-3人50元/次
三輪車諮詢電話:010-66159097 ; 010-83224257電瓶車諮詢電話:88888888
胡同游--首页
▶▶▶【北京旅遊攻略】行程規劃、景點推薦、旅遊資訊、訂房交通、注意事項
北京三輪車,三輪車胡同遊,北京,什剎海,胡同,北京旅遊,北京自由行,北京跟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