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煙袋斜街是北京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之一,位於什剎海地區,東起地安門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與鴉兒胡同相連,全長約232公尺。這條街道以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了許多遊客。
歷史背景
1. 起源:煙袋斜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代,最初被稱為“打魚廳斜街”,是管理海子捕魚的機構所在地。到了明代,這裡逐漸發展成商業街。
2. 名稱由來:清代時,街道改稱為“鼓樓斜街”,最終在光緒年間更名為“煙袋斜街”。關於名稱的來源,有一種說法認為其形狀像一隻煙袋,而另一種說法則是因為這裡曾有許多煙袋店鋪。
主要景點與特色
1. 古老建築:煙袋斜街兩旁保留了許多具有老北京風味的平房建築,這些建築經過修繕,保持了古色古香的風貌。
2. 特色小店:街道兩側有許多特色小店,販售手工藝品、仿古商品、文創產品等,吸引了許多喜愛購物和探索的遊客。這裡還可以找到一些傳統的小吃,如炸醬麵、豆汁和烤鴨等。
3. 文化氛圍:煙袋斜街相較於南鑼鼓巷更顯得寧靜,遊客可以在這裡悠閒地漫步,感受濃厚的古都韻味。
煙袋斜街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大街鼓樓前,屬西城區廠橋地界。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街內以經營旱煙袋、水煙袋等煙具、古玩、書畫、裱畫、文具及風味小吃、服務行業等為主,其鋪面建築風格樸素並有北京北城特點,是北京北城較有名氣的文化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跡。
煙袋斜街東起地安門外大街,為東北西南走向,全長232米。據說,當時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煙或水煙,菸葉裝在煙袋中。由於菸袋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戶一戶開起了煙袋鋪。
煙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隻煙袋。細長的街道好似煙袋杆儿,東頭入口像煙袋嘴兒,西頭入口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活像煙袋鍋兒。正是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以“煙袋”命名斜街,真可謂名副其實。
北煙袋斜街熱門店家
1. 京門三百三·銅鍋涮肉︰這家涮肉店以其獨特的銅鍋涮肉而聞名,尤其適合在黃昏時分前來用餐,氣氛極佳。推薦菜色包括羊肉和太陽捲,肉質鮮嫩,搭配清湯底和麻醬,味道獨特。
2. 馬凱餐廳︰老字號餐廳,以實惠的價格和地道的北京風味吸引了許多食客。這裡提供各種傳統小吃,如烤鴨捲餅和羊肉串,是體驗老北京美食的好去處。
3. 糖房咖啡︰這是一家風格獨特的咖啡店,露台提供了俯瞰什剎海和鼓樓的絕佳視角,非常適合拍照和休閒。
4. 李記︰以其經濟實惠的回民餐廳而受到歡迎,招牌菜包括芝麻燒餅和各類小吃,尤其是新鮮出爐的燒餅,香氣撲鼻,常常需要排隊。
5. 烤肉季︰這是一家知名的烤肉店,以其豐富的烤肉選擇和優質的服務而受到食客喜愛,是聚餐的理想選擇。
6. 蟹黃湯包︰在街區內有一些小吃攤位提供蟹黃湯包等傳統點心,非常適合邊逛邊吃。
7. 文創小店︰除了美食,北煙袋斜街還有許多獨特的文創小店,出售手工藝品、古董和各種紀念品,是購物愛好者的天堂。
小貼士
最佳遊玩時間:建議在中午至晚上時段遊覽,可以充分體驗美食與夜景。
交通方式:可經由地鐵到達什剎海站,然後步行前往煙袋斜街。
斜街的形式與元代修通惠河漕糧貨物之運有最直接的關係,所以煙袋斜街的繁華髮軔於鼓樓西大街。元世祖忽必烈修建大都,佈局是“前朝後市”,即從永定門到三大殿是朝,鐘鼓樓後是市場,更由於開鑿一條360裡的“通惠河”,接通南北大運河,使南方貨船直接到大都靠岸,各種商品源源不斷供應大都市場。
明代以後,城市中心南移,通惠河水道開始淤積堵塞,運糧船已不能駛入積水潭。明清兩代雖因漕運的需要多次疏通,然終無復當年之貌。但是斜市街鼓樓西大街包括煙袋斜街卻基本保持著六百多年前的格局和模樣。
煙袋斜街於2010年11月10日正式由國家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單位授為“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
煙袋斜街將著重打造京味文化和民俗文化突出的商業旅遊特色街。
交通信息
公交
乘坐5、60、107、124、635路公交車鼓樓站下車步行202米即到。
地鐵
乘坐地鐵二號線鼓樓大街站下。
乘坐地鐵六號線南鑼鼓巷站下或北海北站下。
▶▶▶【北京旅遊攻略】行程規劃、景點推薦、旅遊資訊、訂房交通、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