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生物大展-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
展期:2019/11/05 09:30 ~ 2022/12/31 17:00
聯絡資訊: 02-2314-2699
票價說明: 全票:30元.半票:15元,6歲前免費 

土地銀行該建築物最特殊的是在八石柱與四端柱頭山牆都有以假石構成獸(獅)面雕飾及捲曲植物紋樣作為裝飾。整體除了給人穩重與安定感之外,也帶有日治時期建築少見的中南美洲神秘感覺。

 

 

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北支店,為建於1933年的商業建築。該類似馬雅文明建築的建物為日治時代的日本勸業銀行。現以「勸業銀行舊廈」之名稱列為直轄市定古蹟,並做為國立臺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使用。

 

 

1樓配置圖

🔻土地銀行行史展🔻

2019/11/05 09:30 ~ 2022/12/31 17:00     聯絡資訊: 02-2314-2699

入口長廊

展出手搖計算機、甘薯折付現金券、硬幣整理器及土銀行徽鋼印機等八件具土銀特色之金融事務器具,並以年表形式呈現的土地銀行七十年大事紀,讓人對土銀逾一甲子的發展演進有一梗概的瞭解。

金庫空間體驗
現地保留昔日金庫空間原貌供人體驗及緬懷,仔細觀察金庫各角落留下的痕跡,體驗過往歷史氛圍。

 

金庫內部

金融機構沿革

錢莊與票號是中國過去金錢流通、兌換的主要管道,直到19世紀末引進西方銀行的觀念及體系,才隨之帶動整個金融機構的變革;而臺灣近代金融體系的設立與發展則肇始於日治時期。

 本展區以文字解說搭配影像資料,概述「東方傳統金融機構」、「西方近代金融機構」、「清代臺灣之金融」及「日治時期臺灣的銀行」,說明世界與臺灣金融機構的沿革。

🔻古生物大展-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

展覽日期:2019/11/05 ~ 2022/12/31
展覽地點:古生物館

 

生命的起源
在46億年前,炙熱的地表受到隕石與彗星的撞擊之下,原始地球誕生了!約40多億年前,地球留下了最早的岩石。而最古老的微體生物化石發現在35億年前的岩層裡。

  

三葉蟲是最古老的節肢動物家族,牠背上的甲殼可以分成左、中、右三葉,因此稱為三葉蟲。最早的三葉蟲化石,出現在5億4千多萬年前。古生代結束後,三葉蟲也跟著滅絕消逝,沒有留下任何的後裔。牠們的演化非常多樣,不僅是地層上的指標,也像悠遊於古生代海洋中的花蝴蝶!

  

鸚鵡螺已經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從三疊紀晚期開始就存活於地球上,而牠們的祖先鸚鵡螺亞綱更是早在奧陶紀就是地球的霸主了,鸚鵡螺靠著平均80年之久的長壽和大量繁殖的特點,挺過了地球上所有的大滅絕事件

 

生命起源於水中,悠游了數億年。所有陸棲動物的足跡中,最早的就是4億5千萬年前多足類的節肢動物。而在泥盆紀晚期(大約3億6千5百萬年前),由真掌鰭魚演化的始螈類,開始出現肺與四肢,並且在水邊爬行、嘗試登陸,最後終於離開水域,成了首批的兩棲先鋒。

 6550萬年前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龍滅絕;在滅絕前的漫長期間,恐龍凌駕地球上各種生物,成為王者。

 

 

 

一般人所熟知的暴龍、雷龍、三角龍,都是一億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侏儸紀、恐龍稱霸地球的年代。更早之前,距今二億二千八百萬年前的三疊紀,當時的恐龍生活樣貌,至今仍存在眾多謎團。  

 恐龍是恐龍總目(學名:Dinosauria)的通稱,是出現於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約1億4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所有非鳥恐龍以及大部分鳥形恐龍於約6千6百萬年前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中絕滅(即俗稱的恐龍大滅絕),僅有鳥形恐龍中的鳥類存活下來並且繁榮至今。 

 

 原本恐龍被認為是和蜥蜴相近的物種,恐龍英文名稱的原意就是「恐怖的蜥蜴」。 

 自從19世紀的工業革命早期,第一批恐龍化石被科學方法鑑定後,重建的恐龍骨架因為其體型極其巨大或小巧、構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館的主要展覽品,從此恐龍開始被世人所知。 

 

三角龍屬通稱三角龍、三觭龍,是種植食性恐龍。三角龍大小中等,四足,全長大約有7到10公尺,臀部高度為2.5到3公尺,重達6到12噸、比同長度的恐龍壯碩許多倍。  

 

 特暴龍屬(屬名:Tarbosaurus,意為「駭人的蜥蜴」)是一種獸腳亞目恐龍,屬於暴龍科。特暴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亞洲地區,約7,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 

 

 翼手龍屬(屬名:Pterodactylus)又名翔指翼龍,是翼龍目的代表屬之一,為第一個被命名的翼龍類。生活在侏儸紀晚期,牠們是肉食性動物,可能獵食魚類與其他小型動物。

  許多史前爬行動物常被一般大眾非正式地認定是恐龍,例如:翼龍、蛇頸龍、滄龍、魚龍、盤龍類(異齒龍與基龍)等,但從嚴謹的科學角度來看這些都不是恐龍,反倒是鳥類才是真正的恐龍。

 

龍的體型上限很大,當然這是因為當時地球環境保持長時間的穩定與溫暖的緣故,而非現在的人類所處的冰河期。以恐龍作為標準來看,蜥腳下目是其中的巨無霸。

 

 歷史上可追溯到最早的恐龍化石明確紀錄是在1677年,由當時英國牛津大學的博物學家羅伯特‧普勞特發現的恐龍化石,這批化石後來於1824年由英國地質學家威廉·布克蘭命名為斑龍。

 

 

 

 

 

 

  台灣生物光牆展示區

  

 

光牆區走道,彩繪了一大面寬約9公尺、高4.5公尺的3D恐龍圖像,畫面以巨大蕨類植物為背景,利用植物及恐龍爪子增加畫面的深度,遠方製造山谷與藍天將空間拉至無限遠。將原本是化石的展品,轉變為栩栩如生的恐龍,遊客可感覺恐龍彷彿即將衝破柵欄跑出來了!

 在1978年,古生物學家傑克·霍納於蒙大拿州發現慈母龍的化石與蛋巢遺跡,顯示鳥腳亞目具有長時間的親代養育行為。在1997年,在巴塔哥尼亞白堊紀地層發現的泰坦巨龍類化石,顯示這些大型恐龍也具有築巢的行為。

 

 

 

 許多的恐龍主要演化支都已發現蛋巢與蛋化石,恐龍可能與其幼年體之間有某些溝通行為,類似現代鳥類與鱷魚。

恐腳腳印

礦石

多媒體互動區

 

 

 

 

 

 

台灣本土化石區 

 

 1994至1996年間,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邀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技人員赴臺合作研究館藏中,撈自澎湖海溝近500件哺乳動物化石標本以及與其相關的古地理環境問題。

 撈獲了古菱齒象胸椎1件、德氏水牛頭骨1件、角幹1件及四不像鹿犄角3件。1998年底,福建泉州石獅沿海漁民在北緯23°23'~ 25°00'、東經119°20'的海域內也撈出古菱齒象、熊、野馬、四不像鹿、水牛等10多種哺乳動物化石。在數千件標本中,研究人員找到了一件古人類肱骨化石、一件骨器及一件帶有人工刻痕的動物下顎骨。

 

 

 

 

 

 

 

   

  

 

 

 

 

二樓展區,展出銀行成立早期的銀行帳冊、放款號碼牌、行員手冊、土地測量儀器、土地改革史籍、土地實物債券、公地放領手冊、金融事務機器等難得一見的珍貴文物史料 

土地銀行成長史
土地銀行一路走來的更迭演進,以及土銀作為政府土地改革協力者之卓越貢獻。透過豐富且有系統的陳列展示,參觀者也得以更完整瞭解臺灣近代金融發展、土地改革、國家建設、經濟成長的歷史脈絡。

 

 

 

生活的土銀
身為土銀人,就從拿到一張任職書展開,當時試用員的通知書上載明月薪70元;土地銀行行員受訓時皆會演練課間操,是土銀人的共同記憶;員工訓練所印有土地銀行logo的床鋪及住宿房間的鑰匙圈,承載了土銀人於受訓期間的點滴記憶; 

 

 

 純手繪圖文並茂的辦公室禮節,教導新進行員應該遵守的銀行人員禮儀及辦公室所需注意事項;土地銀行員工專用交通車;金融事務機器之演化與變遷,從算盤、機械式手搖電子計算機,逐步演變成電子計算器、電腦等,再再展現土銀人的生活點滴 。 

  

 

 

 禮品販賣部 

 

  

 

國立台灣博物館
本館 | 總機:(02)2382-2566 | 館址:100007 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二二八和平公園內)
古生物館 | 總機:(02)2314-2699 | 館址:100007 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5號 (臺博館斜對面)
南門館 | 總機:(02)2397-3666 | 館址:100035 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鐵道部園區 | 總機:(02)2558-9790 | 館址:103011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臺灣土地銀行於1946(民國35)年9月1日由國庫撥充資本,並以原日本勸業銀行在臺設置之支店行舍為經營據點正式成立。日本勸業銀行1923年正式來臺設立分行經辦不動產、土地開發、造林及埤圳水利等融資業務,至1945年10月24日為止,相繼設立五間分行其中,1930年代臺北、臺南二分行分別興建大型銀行行舍,建物保留至今。

「臺灣土地銀行行史館」以台灣土地銀行舊總行(即勸業銀行台北支店舊廈)之金庫及二樓展區,展出銀行成立早期的銀行帳冊、放款號碼牌、行員手冊、土地測量儀器、土地改革史籍、土地實物債券、公地放領手冊、金融事務機器等難得一見的珍貴文物史料,前來參訪台灣土地銀行行史館的民眾,除了可以深入瞭解台灣土地銀行一路走來的發展演進,更可藉此得以窺探臺灣近代金融發展、土地改革、國家建設、經濟成長的歷史脈絡。

 

  

 ▼歡迎點選國外旅遊文章, 與我一同欣賞世界美景▼ 

   

  ◉✿   別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想完成的就去完成 →想追求的就去追求。◉✿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榮新 的頭像
    榮新

    旅遊休閒樂活趣

    榮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