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七星景區內的桂海碑林,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博物館。這裡藏著豐富的石刻藝術,是研究桂林歷史文化的重要基地。
什麼是桂海碑林?
桂海碑林位於桂林市七星公園內,以收藏歷代摩崖石刻為主。這些石刻多為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或名人名家的題字,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
桂海碑林的特色
-
龍隱岩龍隱洞摩崖石刻群:這是桂海碑林的核心,現存唐至民國時期石刻213件,其中唐代1件、宋代111件、元代1件、明代42件、清代26件,年代無考的32件。這些石刻大多刻在龍隱岩和龍隱洞的岩壁上,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相結合,別具一格。
-
多樣化的石刻藝術:碑林中的石刻不僅有詩詞歌賦,還有佛經、道教經文、名人題字等,內容豐富多彩。
-
獨特的自然風光:碑林位於七星公園內,周圍環境優美,可以一邊欣賞石刻,一邊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氣。
桂海碑林位於桂林七星景區內,以下是相關資訊:
位置
地址:桂林市七星區龍隱路1號,位於七星公園月牙山瑤光峰南麓。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09:00 - 17:00,每天開放,最後入場時間為16:30。
門票價格
成人票:約為30元(具體價格可能根據季節和活動有所變動)。
交通指南
公共交通:
可搭乘當地公交車到達七星公園站,步行即可到達桂海碑林。
自駕車:
沿龍隱路行駛,景區內設有停車場,方便遊客停車。
桂海碑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桂林市小東江畔七星公園月牙山瑤光峰南麓,由龍隱洞、龍隱岩兩處石刻組成。此處“壁無完石”,碑刻如林。桂林石刻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代牌坊
一旁古代石像
龍隱洞早期石刻為唐人張濬、劉崇龜的《杜鵑花唱和詩》及宋人方信孺的《龍隱洞題詩》;宋初,龍隱岩修建了釋迦寺,其後又建起以驂鸞閣、環翠閣,明代又相繼修建了準提閣、萬象閣等建築,規模蔚為壯觀。
桂林龍隱岩·龍隱洞摩崖石刻群:穿越歷史的文化之旅
一座活的石刻博物館
桂林龍隱岩·龍隱洞摩崖石刻群,是桂林石刻最集中、最典型的地方,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顆璀璨明珠。這座天然的石刻博物館,將歷史、藝術與自然完美融合,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
龍隱岩與龍隱洞:石刻的搖籃
龍隱岩和龍隱洞是桂林石刻的主要集中地。它們位於七星公園內,因形似龍而得名。洞內岩壁上密密麻麻地刻滿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名人題字,以及佛教、道教的經文。
石刻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 年代跨度大:從唐代到民國,歷經千年,石刻的風格多樣,從楷書、行書到草書,不一而足。
- 內容豐富多彩:除了詩詞歌賦,還有佛經、道教經文、名人題字等,反映了不同時期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思想觀念。
- 藝術價值高:許多石刻作品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值得一看的石刻
- 唐《張浚劉崇龜杜鵑花唱和詩》:這是龍隱洞最早的石刻之一,也是唐代石刻的代表作。
- 宋《元祐黨籍》:這是一份政治檔案,記錄了北宋元祐年間的一場政治鬥爭。
- 宋《石曼卿餞葉道卿題名》:這是一幅精美的書法作品,書法家石曼卿的筆力雄健,氣勢磅礴。
獨特的自然風光
除了豐富的石刻,龍隱岩和龍隱洞周圍的自然風光也十分秀美。洞內陰涼濕潤,洞外綠樹成蔭,是一個避暑的好去處。
七星公園內月牙山西南麓,內有龍隱岩龍隱洞摩崖石刻群,是桂林石刻最集中、最典型的地方。龍隱洞以及附近龍隱岩內碑刻如對,以至於“壁元完石”,故稱桂海碑林。
龍隱岩龍隱洞摩崖石刻群現存唐至民國時期石刻213件,其中唐代1件、宋代111件、元代1件、明代42件、清代26件、年代無考的32件。 著名的石刻有唐《張浚劉崇龜杜鵑花唱和詩》、宋《元祐黨籍》、宋《石曼卿餞葉道卿題名》、宋《狄青平蠻三將題名》、宋《米芾程節贈答詩》、宋《龍圖梅公瘴說》等。
1961年2月4日被列為桂林市文物保護單位 ,1963年2月26日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6月25日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歷代名士到此題名題榜,題詩題記,摹刻書畫,歌詠山水,抒發襟懷,形成摩崖殆遍、壁無完石的碑林奇觀,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石刻史書。
在桂林龍隱洞摩崖石刻群,古代人利用當地的石灰岩進行石刻創作,這些石刻作品反映了歷史、文化和藝術的多樣性。以下是古代人在這裡進行石刻的過程和方法:
石刻的歷史背景
桂林的摩崖石刻始於東晉,興於唐代,盛於宋代,延續至元代,並在明清時期達到繁榮。這些石刻多由文人墨客、士大夫所創作,他們常常在遊覽桂林的過程中,將靈感刻入山石,以表達對自然景觀的讚美和個人情感。
石刻技術
選擇材料:古人選用當地的石灰岩進行雕刻,因為這種岩石質地較軟,便於加工。
工具使用:古代工匠使用簡單的手工工具,如鑿子和錘子,逐步凿刻出字形和圖案。這些工具可以精確控制力度,使得字體和圖案的深淺分明。
設計與構思:在開始雕刻之前,藝術家通常會先進行設計,確定字體、圖案及其排列方式。許多作品中包含詩詞、題名或記錄歷史事件,以此來傳達特定的信息或情感。
重要作品
龍隱洞摩崖石刻群現存213件石刻,其中包含了唐代張濬、劉崇龜的《杜鵑花唱和詩》,宋代著名書法家石曼卿的《餞葉道卿題名》等多部重要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高超的書法藝術,也記錄了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
保護措施
古人在雕刻後也十分重視對石刻的保護。例如,他們會在摩崖石刻上方凿出引水槽,以防止雨水直接沖刷石刻表面。此外,在唐代開始,就有在碑頂凿孔以植木作為防護的做法,這些方法一直延續至今。
石刻均顯黑色.為拓印關係.亦即將字體複印到紙張.得以便於欣賞與保存
龍隱岩中,還有宋代石曼卿《餞葉道卿題名》,刻有66個真書大字,顏筋柳骨,自然雄逸,沉著端重,氣勢不凡,寶為神物,是件極為難得的書法珍品。龍隱洞中,北宋著名將領狄青寫的《平蠻三將題名》,記錄了其率部飛渡天險、一夜平息叛亂的史實。
洞口種植竹林.更添詩意
留影
導遊帶領往出口.出口旁也散見石碑
桂海碑林博物館入口
桂海碑林碑閣內收集了桂林其它山岩上千件重要的石刻拓本,均為稀世珍品。拓自桂林城北鸚鵡山上的《靖江府城圖》,是國內現存的兩件最古老的古代石刻地圖之一,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一幅石刻城圖。
門口懸掛的各式認証牌匾.可見珍貴
七星景區-桂海碑林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七星區.龍隱路1號
旅游資訊連結:
桂海碑林博物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桂林.陽朔.旅遊圖文.請點選如下連結
桂海碑林,龍隱岩,龍隱洞,桂海碑林博物館,桂林,桂林旅遊,桂林景點,桂林自由行
#喜來登飯店 #桂林 #桂林旅遊 #桂林景點 #桂林自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