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博物館(Vatican Museums)位於梵蒂岡世界著名博物館,擁有眾多珍貴的藝術品和歷史文物,是天主教會及梵蒂岡長期收藏與保存的結晶。這些博物館於1506年由教宗朱利奧二世創立,隨後歷經數世紀的擴建和藏品的增加,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藝術和文化機構之一。
博物館的特色
1. 館藏豐富: 梵蒂岡博物館收藏超過7萬件藝術品和文物,展示的部分超過2萬件,涵蓋古代埃及、希臘、羅馬、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包括雕塑、繪畫、掛毯、手稿和宗教文物。
2. 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 這是梵蒂岡博物館的核心亮點之一,以米開朗基羅的天頂畫《創世紀》和後牆畫《最後的審判》聞名。這些作品被譽為文藝復興藝術的巔峰。
3. 拉斐爾房間(Raphael Rooms): 這些房間是拉斐爾及其工作室創作的一系列精美壁畫,最著名的是《雅典學院》。
4. 圓形廳與拉奧孔雕像: 圓形廳以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圓頂設計和古希臘及羅馬雕塑而聞名,其中包括《拉奧孔與他的兒子們》,這是古典藝術的代表作。
5. 地圖畫廊(Gallery of Maps): 長達120米的畫廊展示了16世紀手繪的義大利地圖,這些地圖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反映了當時的地理知識。
6. 現代宗教藝術收藏: 梵蒂岡博物館還擁有20世紀和21世紀的宗教藝術作品,包括梵高、達利和莫迪利亞尼等現代藝術家的作品。
梵蒂岡地圖
聖彼得大教堂登頂.梵諦岡博物館與西斯汀小堂位置
梵蒂岡博物館開放時間與注意事項
1. 一般開放時間︰平日(週一至週六): 上午9:00 至 下午6:00 (最後入場時間為下午4:00)
2. 免費參觀︰每月最後一個週日: 上午9:00 至 下午2:00 (最後入場時間為中午12:30)
3. 不開放日期︰宗教節日及特定日期: 每年1月1日、1月6日、2月11日、3月19日、4月13日、5月1日、6月29日、8月15日、12月8日、12月25日、12月26日,梵蒂岡博物館將不對外開放。
4. 閉館規定︰提早離場: 為確保參觀品質,遊客最晚須於閉館前30分鐘離開博物館。
5. 服裝規定︰ 為尊重宗教場所,進入梵蒂岡博物館時,請務必穿著得體。禁止穿著: 肩膀不可裸露,細肩帶背心、短裙、短褲等暴露衣物禁止穿著。
前往梵蒂岡博物館,您可以選擇搭乘地鐵或公車。以下為詳細的交通方式:
1. 地鐵搭乘路線: 地鐵A線 (紅色線) 下車站: Ottaviano 站
2. 49號公車: 這班公車的終點站就在梵蒂岡博物館門口,是最方便的選擇之一。
3. 32、81、982號公車: 這些公車會停在Piazza del Risorgimento廣場,從這裡步行到博物館約5分鐘。
4. 492、990號公車: 這兩班公車會停在Via Leone IV或Via degli Scipioni,從這裡步行到博物館約5-10分鐘。
交通建議
1. 提前規劃路線: 建議您在出發前,先利用Google地圖或其他導航軟體規劃好路線,並確認交通狀況。
2. 購買羅馬交通卡: 如果您在羅馬停留多日,建議購買Roma Pass或BIT,可以享有無限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優惠。
3. 注意步行時間: 梵蒂岡博物館周邊的街道較為狹窄,且遊客眾多,步行時請注意安全。
4. 提早出發: 尤其是旺季或假日,建議提早出發,以免錯過參觀時間。
官網門票,世界各國遊客爭搶較難購買,可多加利用一站式旅遊預訂平台。全中文購買介面,導覽選項多,票源也較充裕,購票省時省力。
KKday
▶ 免排隊-進入梵蒂岡博物館和西斯汀教堂
Klook
▶ 免排隊-梵蒂岡博物館 & 西斯廷教堂之旅
梵蒂岡博物館門票價格
1. 全票: 17歐元。適用於所有18歲以上的成人。
2. 優待票: 8歐元。適用於6歲至18歲的青少年,以及25歲以下的學生(需出示學生證)。
3. 免費入場:未滿6歲的兒童。每個月最後一個週日:全天免費開放。
附加費用
1. 線上預訂費: 4歐元。線上預訂時,系統會額外收取4歐元的預訂費。
2. 語音導覽: 7歐元。梵蒂岡博物館提供多國語言的語音導覽服務,包括中文。您可以租借語音導覽機,更深入了解館內的藝術品和歷史。
訂票網址:官網
梵蒂岡博物館幾種常見的購票方式:
一. 使用羅馬景點通票
1. 多重優惠: 羅馬景點通票通常包含多個羅馬知名景點的入場券,如古羅馬競技場、帕拉蒂諾山、羅馬論壇等。購買通票可以節省不少費用。
2. 快速通關: 部分通票提供快速通關服務,可以減少排隊時間。
二. 在梵蒂岡博物館官網購票
1. 選擇多樣: 可以選擇不同的參觀日期和時間。
2. 方便快捷: 線上預訂可以節省現場排隊的時間。
三. GetYourGuide,KLOOK,KKDAY等平台訂購門票
1. 中文介面: 對於中文使用者來說,操作更方便。
2. 多種選擇: 提供多種組合套餐,如梵蒂岡博物館+聖彼得大教堂等。
綜合建議
1. 提前預訂: 不論選擇哪種方式購票,都建議提前預訂,尤其是旺季。
2. 比較價格: 不同平台的價格和服務可能會有所差異,建議您多比較幾家。
3. 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根據您的行程安排、預算和個人喜好,選擇最適合您的購票方式。
小貼士:
1. 旺季避開尖峰時段: 如果您在旺季前往,建議選擇上午或下午較晚的時間參觀,以避開人潮高峰。
2. 攜帶有效證件: 購票時和入館時,請攜帶您的有效證件(如護照)。
梵蒂岡博物館參觀順序如下︰
1. 入口排隊︰梵諦岡城牆排隊入口處,持有快速通關門票的旅客請走右側通道,門口設有驗票人員,刷QR Code即可進場。
2. 入場安檢︰進入博物館後需先安檢,可以攜帶食物和水。
3. 一樓大廳︰一樓大廳人較多,指示牌很清楚明確。提供行李寄放服務,尋找「Luggage Storage」的標示即可辦理。
4. 廁所與小點心;廁所位於地下一樓,設有咖啡機和自動販賣機,。
5. 開放狀況查詢︰大廳正中央有告示牌,顯示各個展廳當日的開放情況。
6. 導覽團集合︰報名導覽團的遊客在入口處右手邊集合,導遊會拿著名稱的旗子供辨認。
7. 售票與實體票領取︰售票處位於二樓,憑QR Code至櫃檯掃描後可換取實體票。購票時有加購語音導覽機,櫃檯會額外提供一張紙條作為憑證。
8. 進入博物館︰搭乘電扶梯至三樓,即可到達梵蒂岡博物館入口。此處可憑紙條排隊領取語音導覽機。
9. 語音導覽機領取︰若要使用語音導覽機,建議先自備有線耳機,使用更方便。語音導覽機旁有免費博物館地圖可供取用,領取時可請服務人員協助將語言設置為中文。
10. 導覽機使用︰各展館展品旁都有編號,輸入編號並按下播放鍵,即可聆聽展品故事。建議一定要加購語音導覽機,才能理解展覽內容。
注意事項與建議
1. 提前預訂: 建議提前線上預訂門票,可節省現場排隊時間。
2. 穿著舒適的鞋子: 博物館內部空間大,請穿著舒適的鞋子。
3. 攜帶飲用水: 館內飲水機有限,建議自備飲用水。
4. 注意時間: 每個展廳的停留時間有限,建議合理安排時間。
5. 尊重館內規定: 請遵守館內的規定,禁止觸摸展品、大聲喧嘩等。
6. 下載APP: 梵蒂岡博物館官方APP提供更多資訊和導覽服務。
梵蒂岡博物館,常態性展覽20,000件各類藝術品,通常遊客只有不到半天時間可參觀,那些展館或是藝術作品是必看,參考如下︰
一、庇護-克里門提諾博物館(Museo Pio-Clementino)
庇護-克里門提諾博物館是梵蒂岡博物館內的一個重要展區,以收藏豐富的古希臘羅馬雕塑而聞名。這個博物館的名字來自於教宗庇護六世和克勉十四世,他們對博物館的建立和擴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必看重點
- 拉奧孔與他的兒子們 (Laocoön and His Sons): 這座雕塑描繪了特洛伊祭司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被海蛇攻擊的場面,是古典雕塑的代表作之一。雕塑中人物的表情和動作都極為生動,展現了藝術家高超的雕刻技巧。
- 觀景殿的阿波羅 (Apollo Belvedere): 這座雕塑被認為是古希臘雕塑的巔峰之作,代表了理想的美男子形象。阿波羅的姿態優雅,肌肉線條流暢,是古典美的一個典範。
- 殘軀 (Torso Belvedere): 這座雕塑雖然只保存了軀幹的部分,但卻展現了強烈的動感和力量感。這座雕塑曾深深地影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包括米開朗基羅。
二、拉斐爾畫室(Stanze di Raffaello)
拉斐爾畫室是梵蒂岡博物館中不容錯過的瑰寶之一,這組房間以文藝復興時期大師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所繪製的壁畫而聞名。拉斐爾受教宗儒略二世委託,在1508年至1520年間,將這四間原本作為教宗住所的房間,透過精美的壁畫裝飾,轉變為充滿人文主義精神的藝術殿堂。
拉斐爾畫室的四個房間
拉斐爾畫室主要由四個房間組成,每個房間都有不同的主題:
- 簽字室(Stanza della Segnatura): 這是拉斐爾最早完成的房間,也是最著名的房間之一。這裡的壁畫描繪了哲學、神學、詩歌和正義四個主題。其中,《雅典學院》是這間房間中最著名的作品,描繪了古希臘的哲學家們聚集在一起討論的場景。
- 海格力斯室(Stanza di Eliodoro): 這間房間的壁畫主要描繪了教宗的軍事勝利和神跡。最著名的作品是《雅典驅逐克洛埃》(The Expulsion of Heliodorus from the Temple),描繪了教宗的祖先亞歷山大六世驅逐佔領耶路撒冷聖殿的敘利亞傭兵的故事。
- 君士坦丁室(Stanza di Costantino): 這間房間的壁畫描繪了君士坦丁大帝的生平事蹟,頌揚了基督教的勝利。
- 火災室(Stanza dell'Incendio di Borgo): 這間房間的壁畫描繪了教宗博義八世撲滅羅馬博爾戈區大火的場景。
梵蒂岡博物館擁有70,000件文物,但展出的只有 20,000 件,因此梵蒂岡博物館有兩層樓和一個地下室。
一樓展館
1. 格里高利埃及博物館(Museo Gregoriano Egizio)
2.基亞拉蒙蒂博物館(Museo Chiaramonti)
3. 新翼 (Braccio Nuovo)
4. 皮奧·克萊門蒂諾博物館(Museo Pio Clementino)
11. 波吉亞公寓
12. 西斯汀教堂
13. 阿爾多布蘭迪尼婚禮的房間
14. 基督教博物館
15. 梵蒂岡圖書館
16. 褻瀆博物館
17. 格雷戈里亞諾普羅法諾博物館
18. 庇護基督教博物館
19. 美術館
一樓便利設施
諮詢台、接待處、寄存室、行李寄存處、導遊集合點、團體旅遊諮詢台、票務櫃檯、預訂憑證變更、語音導覽服務台、語音導覽返回點、廁所、殘障廁所、殘障電梯、輪椅坡道、嬰兒尿布台、電梯、自助餐廳、書店和梵蒂岡郵局。
入口區與1F平面圖
--------------------------------------------------------
二樓展館
5. 格里高利伊特魯裡亞博物館
6. 燭台畫廊
7. 掛毯畫廊
8. 地圖畫廊
9. 聖母無染原罪室
10. 拉斐爾房間
二樓便利設施
殘障電梯、嬰兒尿布台、書店。
地下室展館
20. 集郵和錢幣博物館
21. 民族學博物館
地下室設施
廁所、殘障廁所、嬰兒尿布台、殘障電梯和自助餐廳。
2F與地下室平面圖
--------------------------------------------------------
蒂岡博物館的12個陳列館和5條藝術長廊的介紹:
12個陳列館
1. 庇護-克里門提諾博物館(Museo Pio-Clementino)︰展出古希臘與古羅馬雕塑,如拉奧孔雕像和阿波羅·貝爾維德雷。
2. 拉斐爾畫室(Stanze di Raffaello)︰包括拉斐爾設計的壁畫《雅典學派》,是文藝復興藝術的巔峰之作。
3. 西斯汀小堂(Cappella Sistina)︰著名的天花板畫和《最後的審判》由米開朗基羅創作,是宗教與藝術的傑作。
4. 現代宗教藝術收藏館(Collection of Modern Religious Art)︰展示20世紀的宗教藝術作品,包含梵谷、達利等大師的作品。
5. 埃及博物館(Museo Gregoriano Egizio)︰收藏來自古埃及的文物,如木乃伊、石棺和象形文字文獻。
6. 以特魯里亞博物館(Museo Gregoriano Etrusco)︰展示以特魯里亞文明的文物,包括陶器、金屬器皿和墓葬文物。
7. 梵蒂岡歷史博物館(Vatican Historical Museum)︰展示教宗與梵蒂岡歷史的物品,如禮儀服飾與武器。
8. 卡拉法佩特拉博物館(Museo Gregoriano Profano)︰收藏羅馬帝國晚期的古代文物。
9. 基督教博物館(Christian Museum)︰展示早期基督教藝術作品和碑文。
10. 梵蒂岡繪畫館(Pinacoteca Vaticana)︰展出歐洲名家的繪畫作品,包括拉斐爾的《聖母像》與卡拉瓦喬的《耶穌被埋葬》。
11. 民族志博物館(Ethnological Museum)︰收藏來自世界各地的宗教藝術與民間文物。
12. 瓦斯納蒂收藏館(Museo Missionario-Etnologico)︰展示全球各地文化與宗教相關的物品。
5條藝術長廊
1. 掛毯長廊(Galleria degli Arazzi)︰展示精美的手工掛毯,描繪宗教場景與歷史故事。
2. 地圖長廊(Galleria delle Carte Geografiche)︰收藏意大利各地區地圖的壁畫,是16世紀測繪技術的珍貴例證。
3. 燈具長廊(Gallery of the Candelabra)︰陳列精緻的大理石燭台與古代雕塑。
4. 繪畫廊(Gallery of Paintings)︰展出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重要畫作。
5. 雕塑長廊(Gallery of Statues and Busts)︰展示眾多古代雕像與半身像,特別是羅馬和希臘藝術的代表作。
埃及博物館︰
博物館的歷史與特色
1. 創立: 埃及博物館是由教宗格里高利十六世於1839年創立,最初的收藏品多來自羅馬帝國時期從埃及帶回的文物。
2. 收藏特色: 館內收藏的文物涵蓋了古埃及文明的各個方面,包括雕像、木乃伊、壁畫、紙莎草文檔等。其中,許多文物都與羅馬埃及的關係密切,展現了兩大文明之間的文化交流。
3. 羅馬埃及的連結: 埃及博物館特別強調羅馬統治時期埃及的文物,展示了羅馬人如何將埃及的藝術和宗教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
館內必看亮點
1. 木乃伊: 埃及博物館收藏了多具保存完好的木乃伊,透過這些木乃伊,我們可以一窺古埃及人的喪葬習俗和對死後世界的信仰。
2. 雕像: 館內收藏了眾多神像和人物雕像,這些雕像不僅展現了古埃及人的藝術水平,也反映了他們的宗教信仰。
3. 壁畫: 埃及博物館的壁畫展示了古埃及人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和神話故事。
4. 紙莎草文檔: 紙莎草文檔是了解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資料,館內收藏了許多保存完好的紙莎草文檔。
尼羅河神雕像
圖雅王后︰法老王塞提一世的妻子,也是拉美西斯二世的母親
皮奧-克里門蒂諾博物館(Museo Pio-Clementino)是梵蒂岡博物館(Musei Vaticani)中最古老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專門收藏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雕塑傑作。
歷史背景
建立時間:皮奧-克里門蒂諾博物館於1771年由教宗克勉十四世(Clement XIV)創建,後來教宗庇護六世(Pius VI)擴建並完善了收藏,因此博物館名稱結合了兩位教宗的名字。
特色與展廳分佈
該博物館由多個展廳和庭院組成,每個區域都展示了重要的藝術品與雕塑:
1. 八角庭院(Cortile Ottagono)
這是博物館最著名的區域之一,以其幾座經典雕塑聞名,包括:
A. 拉奧孔群像(Laocoön and His Sons):描繪特洛伊神話中拉奧孔和他兒子被海蛇纏繞的場景,是希臘雕塑的經典之作。
B. 阿波羅·貝爾維德雷(Apollo Belvedere):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的標誌性雕像。
C. 美麗的赫耳墨斯(Hermes Belvedere)。
2. 動物廳(Sala degli Animali)︰展示大量以動物為主題的古代雕塑,這些雕塑常用於羅馬花園或建築裝飾。
3. 圓形廳(Sala Rotonda)︰以古羅馬萬神殿為靈感建造,中央展示一個巨大的紅色石英碗,周圍是幾座羅馬皇帝的大型雕像。
4. 石棺廳(Sala dei Sarcofagi)︰收藏多個裝飾華麗的羅馬石棺,包括著名的「海神夫妻石棺」(Sarcophagus of the Married Couple of the Sea)。
5. 希臘十字廳(Sala a Croce Greca)︰此處以其十字形平面和展示的皇室石棺聞名,包括君士坦丁娜公主石棺。聖海倫娜石棺。
梵蒂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貝爾維德爾軀幹
貝爾維德爾軀幹的歷史與特色
- 發現與命名: 這座雕塑於15世紀末在羅馬的貝爾維德爾宮(Belvedere Court)被發現,因此得名。
- 希腊古典雕塑的巔峰之作: 儘管雕塑的頭部和四肢都已失佚,但其軀幹部分所展現出的完美比例、流暢的肌肉線條以及強烈的動態感,無不彰顯了古希腊雕塑藝術的最高成就。
- 藝術家之謎: 至今仍無法確定這座雕塑的原作者,但學者們普遍認為它屬於公元前五世紀的古典時期,可能是阿波羅或赫拉克勒斯等神明的形象。
- 啟發文藝復興: 貝爾維德爾軀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米開朗基羅等大師都曾從中汲取靈感。
為什麼貝爾維德爾軀幹如此特別?
- 殘缺的美: 雖然不完整,但貝爾維德爾軀幹卻散發出一種殘缺的美,引人深思。
- 完美的比例: 雕塑的比例極為精確,每一塊肌肉的起伏都恰到好處,展現出古希腊人對人體美的深刻理解。
- 強烈的動態感: 即使沒有頭部和四肢,我們仍能感受到雕塑中蘊含的強烈動態感,仿佛下一秒它就會動起來。
天花板壁畫
Sala Rotonda(圓形廳)是梵蒂岡博物館中最宏偉壯麗的展廳之一,其設計靈感來自於羅馬萬神殿,並以其圓形結構和豪華的裝飾聞名。這座展廳收藏了許多古羅馬時期的巨型雕塑與馬賽克藝術,是古典藝術愛好者不可錯過的亮點之一。
基本資訊
1. 建築風格:新古典主義,靈感源於羅馬建築中的圓形結構。
2. 設計者:由18世紀建築師米開朗傑羅·西蒙內蒂(Michelangelo Simonetti)設計。
建築與設計特色
1. 圓形結構︰Sala Rotonda 的圓形結構參考了羅馬萬神殿,以其穹頂和開闊的空間營造出莊嚴且壯麗的氛圍。中央為一個巨大的圓形空間,周圍環繞著雕塑和壁龕。
2. 大理石地板︰地板由珍貴的大理石馬賽克拼成,這些馬賽克來自古羅馬浴場的遺跡,年代可追溯至公元2世紀。馬賽克上的圖案包括神話場景、花卉裝飾和幾何設計。
3. 穹頂裝飾︰穹頂繪有金色和鮮豔色彩的圖案,象徵宗教與古典藝術的結合。中央是一個裝飾性的圓形圖案,與萬神殿的「天窗」設計相呼應。
這座巨型石碗由紅色的波菲石(Porphyry)製成,這種石材在古羅馬時期極為珍貴,通常僅用於皇室建築或宗教儀式物品。紅色波菲石因其堅硬且稀有的特性,被視為權力與尊貴的象徵。
石碗是羅馬時期最大的單塊波菲石雕刻品之一。它原本用於古羅馬公共浴場或作為儀式用具,後來被梵蒂岡博物館收藏並安置於圓形廳。這件作品展現了古羅馬工匠高超的技術水平,碗身的比例、弧度和打磨技術堪稱完美,表明它是由專家精心雕刻而成。
與羅馬萬神殿相似的圓頂
大理石馬賽克地板
Sala a Croce Greca(希臘十字廳)中,地板上的馬賽克藝術作品是一個極具價值的古代珍品,其中最著名的圖像之一便是Cnidian Venus(克尼多斯的維納斯)的描繪。
1. 素材與工藝:地板由多彩的馬賽克石塊組成,展示了古羅馬時期高超的馬賽克藝術技術。這些馬賽克不僅用來美化空間,還具有重要的文化與宗教意涵。
2. 維納斯形象:馬賽克中的維納斯形象是以古希臘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所創作的《克尼多斯的阿芙蘿黛蒂》(Aphrodite of Knidos)為靈感。這座雕像是古典時期最具影響力的女性裸像之一,展現了維納斯(阿芙蘿黛蒂)沐浴前掩蓋身體的瞬間,流露出柔美與自然的動態。
3. 象徵意義:這幅馬賽克中的維納斯既是愛與美的象徵,也彰顯了希臘文化對人體美學的追求。地板馬賽克將這種藝術表達融入了日常環境中,為廳室增添了高雅氣質。
希臘十字廳(Sala a Croce Greca)一座紅色波菲石石棺,這是廳內最著名的展品之一。這些石棺來自古羅馬時期,雕刻精美且具有象徵意義:
康士坦丁大帝的母親聖海倫娜石棺
材質:石棺由珍貴的紅色波菲石(Porphyry)製成,這種石材因其堅硬和稀有性而被視為皇室的象徵,專門用於製作帝王的陵墓。
裝飾雕刻:
1. 騎士場景:石棺的側面雕刻著騎士與戰鬥場景,展現了力量與權威,這可能是羅馬帝國軍事勝利的象徵。
2. 花環與勝利圖案:上部的花環裝飾象徵著勝利與永恆,與羅馬時期的傳統葬禮符號相呼應。
3. 人物動態:雕像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展示了當時高超的雕刻技術。
皮奧-克里門蒂諾博物館︰動物廳(Sala degli Animali)展示大量動物為主題的古代雕塑
燭台廳 (Gallery of the Candelabra) 是博物館內一個壯麗的畫廊,展示了古典藝術的美妙結合,尤其是古羅馬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品。這個畫廊得名於其廳內擺放的六座宏偉的大理石燭台,這些燭台裝飾著廳堂,成為該畫廊的焦點之一。
歷史與建築特色
1. 建造背景:燭台廳建於1785年至1788年間,當時由教宗庇護六世下令進行裝修,旨在展示從古代羅馬遺址挖掘出的重要藝術品。
2. 裝飾風格:畫廊的天花板和牆壁由19世紀的藝術家裝飾,充滿鮮豔的壁畫與細膩的裝飾,展示了神話場景和象徵性主題。
3. 分區結構:畫廊分為六個分區,每個分區都有特定的雕塑、浮雕和裝飾,反映了古典藝術的多樣性。
藝術收藏
1. 燭台廳收藏了大量古代羅馬和希臘的雕塑、石棺以及裝飾性大理石作品,展現了古典藝術的技術和美感。以下是一些亮點:
2. 大理石燭台:六座燭台是畫廊的標誌性藏品,以其華麗的裝飾和精緻的雕刻著稱。
3. 古羅馬雕塑:包括神祇、英雄和普通人的雕像,這些作品展現了古代藝術的技藝和生活。
4. 彩色大理石:展示了各種顏色和紋理的大理石拼接,體現了當時對材質美學的講究。
地圖廊(Galleria delle Carte Geografiche) 是一個壯麗且獨特的展廳,以其大規模的手繪地圖而著稱,展示了16世紀時對意大利地理的理解和描繪。
歷史與背景
1. 建造時期:地圖廊由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於1580年至1585年間委託建造,意在展示意大利各地區的地理特徵。
2. 設計者:畫廊的地圖由義大利畫家兼地理學家伊格納齊奧·丹蒂 (Ignazio Danti) 設計,他參考當時最先進的測繪資料繪製了這些地圖。
建築與佈局
1. 廳堂結構:畫廊長約120公尺,寬6公尺,為一條直廊,兩側牆壁上展示了40幅巨型地圖。
2. 地圖設計:每幅地圖都是以鮮豔的顏色和細緻的筆觸描繪,展示了意大利從北到南的各個地區,以及當時的海岸線、城市和重要地標。
3. 天花板裝飾:天花板由一系列華麗的壁畫構成,描繪了與基督教歷史相關的場景,與地圖主題形成互補。
地圖廊不僅因牆上的地圖而聞名,其天花板壁畫更是這條長廊的亮點之一,展現了文藝復興晚期的藝術輝煌。天花板壁畫以豐富的神話與宗教場景為主題,輔以華麗的裝飾和錯視技法,帶給參觀者強烈的視覺震撼。
天花板壁畫的設計與主題
1. 創作者:壁畫由多位藝術家共同完成,主要設計和執行由文藝復興晚期的義大利畫家主導,具體創作者可能包括與教廷緊密合作的知名畫師。
2. 創作時期:天花板壁畫的創作與地圖廊本身在16世紀80年代完成的時間一致。
天花板的藝術特色
1. 錯視畫法 (Trompe-l'œil):藝術家運用了高超的透視技法,使平坦的天花板看起來像是有拱形或三維結構,營造出深度與立體感。
2. 色彩運用:色彩以金色、藍色和白色為主,強調聖潔與神聖,同時與地圖廊兩側牆上的地圖形成對比。
3. 分區布局:天花板壁畫被細緻的裝飾框架劃分為數個部分,每一部分描繪獨立的場景,這些場景共同組成了一個連貫的故事。
壁畫的象徵意義
1. 神聖與宇宙秩序:天花板壁畫象徵上帝的創造和教會的神聖使命,表達了當時宗教和科學的融合觀念。
2. 教廷的權威:壁畫中的勝利場景和宗教符號彰顯了教廷對文化與宗教的統一指導。
3. 藝術與地理的結合:天花板壁畫與牆上的地圖相輔相成,暗示上帝對地球的掌控以及教廷對地理知識的追求。
地圖廊的天花板壁畫不僅是一件獨立的藝術傑作,更是與整個廊道裝飾融為一體的視覺奇觀,讓參觀者在探索意大利地圖的同時,感受到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至高成就。
地圖廊的亮點
1. 意大利地區地圖:牆上分區展示了意大利不同區域的地圖,如托斯卡尼、羅馬、威尼斯等,反映了16世紀的地理知識。
2. 象徵意義:地圖不僅是一種地理展示,也是一種藝術表達,強調了教廷對當時意大利各地的關注。
3. 技術成就:地圖細緻地描繪了地形、城鎮和河流,展現了當時測繪技術的高度發展。
基亞拉蒙提博物館(Museo Chiaramonti) ,以收藏大量古羅馬和古希臘雕塑而著稱。它由教宗庇護七世(本名巴爾納巴·基亞拉蒙提,Barnaba Chiaramonti)於1807年創立,因此得名,是展示古典藝術和文化的重要場所之一。
位置與結構
地點:基亞拉蒙提博物館位於梵蒂岡博物館的主要長廊之一,連接梵蒂岡宮殿與貝爾維德雷庭院。
結構:
1. 博物館呈長廊形式,全長約300米,建築風格簡潔且優雅。
2. 長廊兩側擺放著大量雕塑、石碑和浮雕,展現了古典藝術的豐富性。
3. 長廊以拱形天花板裝飾,增添了空間感與莊嚴氛圍。
展品特色
基亞拉蒙提博物館以收藏古羅馬和古希臘藝術品而聞名,其中許多是從古代廢墟中挖掘出來的。展品主要包括:
1. 雕像:博物館展示了大量完整或部分保存的古典雕像,涵蓋神話人物、神祇、皇帝以及重要歷史人物。
2. 浮雕與石碑:許多浮雕講述古羅馬和古希臘的故事,例如戰爭場景、神話事件和日常生活。石碑上刻有古代的文字與銘文,記錄了宗教儀式、法律和墓誌銘。
3. 胸像:博物館擁有數百件精緻的羅馬胸像,包括哲學家、政治家和普通市民的肖像,展示了古羅馬肖像藝術的精湛技術。
著名展品
奧古斯都大理石胸像:展示了羅馬第一位皇帝奧古斯都的特徵。
尼羅河神雕像:描繪了尼羅河神化身的形象,旁邊環繞著孩子,象徵尼羅河的豐饒。
石碑文集:一系列刻有古羅馬銘文的石碑,對研究古代歷史有重要價值。
繆斯女神廳(Sala delle Muse)。該廳主要展示了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雕塑,特別是與文學、藝術和知識相關的繆斯女神(Muses)——掌管不同領域創作靈感的九位女神。
廳內特色
圓形設計與圓頂天花板︰繆斯女神廳是一個帶有圓頂的房間,天花板上飾有華麗的壁畫,描繪了與藝術和智慧相關的場景。這種圓形設計強調了展廳的和諧與靈感主題。
雕塑陳列
1. 九位繆斯雕像:該廳以九位繆斯的雕像為主,每位繆斯代表不同的藝術或學問領域,包括史詩、抒情詩、舞蹈、音樂、悲劇、喜劇、天文學、演說與史學。
2. 阿波羅雕像(Apollo Belvedere):阿波羅是繆斯的領導者,象徵音樂、詩歌和醫學,展廳內的阿波羅雕像可能是其中的核心展品之一。
3. 托爾索雕像(Belvedere Torso):這是一件著名的古希臘雕塑碎片,以其精湛的解剖細節著稱,深深影響了文藝復興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
掛毯畫廊(Galleria degli Arazzi)是館內不容錯過的亮點之一。這條長廊展示了許多精美的掛毯,它們不僅是藝術品,更是歷史和文化的見證。
什麼是掛毯畫廊?
掛毯畫廊顧名思義,就是展示掛毯的長廊。這些掛毯並非普通的布料,而是用羊毛、絲綢等材料織成的巨幅圖畫。它們的製作過程非常繁複,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當時被視為珍貴的藝術品。
掛毯畫廊的特色
1. 拉斐爾的設計: 梵蒂岡博物館的掛毯畫廊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根據拉斐爾的設計而製作的掛毯。拉斐爾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的設計讓這些掛毯充滿了人文主義的思想和宗教的莊嚴。
2. 精緻的工藝: 這些掛毯的工藝水平極高,圖案細膩逼真,色彩豐富飽滿。工匠們運用各種織造技巧,將拉斐爾的設計完美地呈現在掛毯上。
3. 宗教主題: 掛毯畫廊中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宗教為主題,描繪了聖經故事或教會的歷史事件。這些作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
4. 裝飾功能: 除了藝術價值,掛毯在當時還具有裝飾的功能。這些巨幅掛毯被懸掛在宮殿或教堂的牆上,營造出莊嚴而華麗的氛圍。
參觀小貼士
注意光線: 掛毯對光線非常敏感,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藝術品,館內的光線通常比較昏暗。
皮納科特畫廊成立於1932年,由教宗庇護十一世設立。這個畫廊專門收藏教宗歷代所收集的名畫,涵蓋了從中世紀到19世紀的歐洲藝術珍品。畫廊內的作品展示了宗教藝術的演進,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文化、技法和精神價值。
皮納科特畫廊擁有18個展廳,內藏約460件藝術品,其中包括眾多西方藝術史上的經典之作。以下是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1. 拉斐爾《基督的變容》(Transfiguration)︰這是拉斐爾的最後一幅畫作,也是畫廊的鎮館之寶,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巔峰之作。
2. 卡拉瓦喬《基督被下十字架》(The Entombment of Christ)︰卡拉瓦喬的經典傑作之一,展現了他對光影的運用和情感的強烈表現。
3. 達芬奇《聖耶柔米》(Saint Jerome in the Wilderness)︰達芬奇未完成的畫作之一,展現了他的解剖學知識和藝術技法的深度。
4. 揚·馬特耶科《維也納之戰》(The Battle of Vienna)︰描繪1683年波蘭國王揚三世·索別斯基擊退奧斯曼帝國的場景,展現了波蘭的宗教與民族精神。
這幅壁畫是揚·馬特耶科(Jan Matejko)於1883年所繪的《維也納之戰》(The Battle of Vienna),描繪了1683年波蘭國王揚三世·索別斯基率領聯軍在維也納之戰中擊敗奧斯曼帝國的重要歷史場景。
梵蒂岡博物館設立了聖母無染原罪室,並邀請知名藝術家以此為主題創作了一系列壁畫和藝術品。
藝術與設計特色
壁畫裝飾
1.聖母無染原罪室的牆壁和天花板被一系列壯麗的壁畫覆蓋,這些作品主要由19世紀的意大利畫家弗朗切斯科·波杜奇(Francesco Podesti)創作。
2.主題:壁畫集中描繪了聖母瑪利亞的生平事跡、她在救贖歷史中的角色,以及無染原罪教義的確立。
3.重要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教宗庇護九世頒布無染原罪教義》,這幅畫描述了1854年教宗在聖彼得大教堂宣佈教義時的場景,畫面充滿莊嚴與神聖的氣氛。
藝術風格
1.壁畫以新古典主義風格為主,細膩而富有戲劇性,展現了宗教藝術的崇高情感。
2.明亮的色彩和細緻的構圖使空間充滿活力,吸引觀眾深入探索每個場景的細節。
象徵性裝飾
除壁畫外,室內還有許多象徵純潔與聖潔的裝飾,例如百合花圖案和天使形象,進一步突出了聖母無染原罪的主題。
梵蒂岡博物館的拉斐爾房間(Stanze di Raffaello)是博物館內最具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的展廳之一,由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及其工作室創作的大量壁畫裝飾而成。這些房間原為教宗朱利奧二世的私人居所,其壁畫藝術被視為西方繪畫史上的巔峰之作。
歷史背景
1.創建時期:拉斐爾房間的裝飾始於1508年,當時教宗朱利奧二世希望將梵蒂岡宮殿重新裝修,以展示其宗教權威和文化地位。
2.拉斐爾的貢獻:拉斐爾受教宗委託,負責設計並創作壁畫,最終完成了多個房間的裝飾。拉斐爾於1520年去世後,其學生和助手繼續完成未完的壁畫。
房間介紹
1. 簽字廳(Stanza della Segnatura)主題:人類智慧的三大領域——神學、哲學、詩歌與法律。
代表作:
1.《雅典學院》:描繪了古希臘哲學家的群像,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等,象徵哲學的智慧。
2.《聖禮之爭》:描繪天上與地上對聖體聖事的禮讚,象徵神學的核心。
2. 希略多魯斯廳(Stanza di Eliodoro)主題:上帝的干預以保護教會。
代表作:
1.《逐出希略多魯斯》:描繪神的天使驅逐偷竊聖殿財寶的希略多魯斯,象徵上帝的干預。
2.《波爾塞納的彌撒》:描述教宗目睹聖體流血奇蹟的場景。
3. 火災廳(Stanza dell’Incendio di Borgo)主題:教宗的神聖使命。
代表作:
《博爾戈的火災》:描繪教宗里奧四世以聖十字手勢平息博爾戈地區火災的奇蹟。
其他畫作講述了教宗的歷史事蹟。
4. 康士坦丁廳(Sala di Costantino)主題:基督教勝利與合法化。
代表作:
1.《康士坦丁的十字架異象》:描繪羅馬皇帝康士坦丁在戰前見到十字架的場景。
2.《米爾維安大橋戰役》:描述康士坦丁以十字架之名戰勝敵軍的歷史事件。
《雅典學院》(The School of Athens)是文藝復興時期大師拉斐爾最具代表性的壁畫之一,位於梵蒂岡博物館的拉斐爾房間(Stanze di Raffaello)中的簽字廳(Stanza della Segnatura)。這幅畫作展示了古典哲學的智慧與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結合,被認為是西方藝術史上的巔峰之作。
一、背景介紹
1. 創作時間︰《雅典學院》完成於1509年至1511年間,正值文藝復興鼎盛時期。
2. 委託者︰教宗朱利奧二世委託拉斐爾為其私人圖書館的牆面繪製壁畫。簽字廳原本是教宗的私人辦公室,後來成為法律文件的簽署之地,因此命名為“簽字廳”。
二、畫作描述與細節
構圖與場景
1. 建築背景︰畫中的場景是一座古典風格的大廳,靈感來自羅馬建築師布拉曼特設計的聖彼得大教堂圓頂。
2. 透視技術︰中央點的透視焦點位於畫中兩位主角(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之間,增強了畫面的深度與和諧。
主要人物
柏拉圖(Plato)與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1. 這兩位哲學家站在畫面中央:
2. 柏拉圖左手拿著他的著作《理想國》,右手指向天空,象徵抽象的理型世界。
3. 亞里士多德手持《倫理學》,手勢平伸向地面,象徵實際的經驗世界。
4. 兩人的對比反映了哲學史上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對立。
其他哲學家
畫中包含了許多古代思想家的肖像,例如:
1. 蘇格拉底(Socrates):站在左側,與幾位聽眾辯論,展示他的辯證法。
2.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位於左下角,正在寫作與數學相關的理論。
3. 歐幾里得(Euclid):右側前景中,彎腰使用圓規,象徵幾何學。
4.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坐在階梯上沉思,其臉部據說是米開朗基羅的肖像。
藝術技巧
1. 拉斐爾將文藝復興時期的現代人物融入古代哲學家的形象,使畫作既有歷史感,又與當代文化相連。
2. 每位人物的動作、姿態和表情充滿活力,顯示拉斐爾高超的心理描寫能力。
三、藝術與歷史意義
1. 文藝復興精神的體現︰《雅典學院》將古典哲學與基督教信仰結合,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對人類理性與智慧的高度推崇。
2. 藝術風格的典範︰拉斐爾在構圖、透視、空間安排以及人物刻畫上達到了頂峰,成為後世藝術家模仿的典範。
署名廳(Room of the Segnatura) 是梵蒂岡博物館內最著名的拉斐爾畫室之一,也是拉斐爾的藝術巔峰之作。這個房間曾是教宗儒略二世的私人書房,後來用於簽署重要教宗文件,因此得名「署名廳」。整個房間由拉斐爾及其助手在1508年至1511年間繪製完成,是文藝復興藝術的重要代表作。
署名廳的壁畫共有四幅,以下是四幅壁畫的簡介:
1. 《雅典學院》:位於一面主牆,描繪了古希臘哲學家和科學家在理想化場景中討論的場景。畫面中心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象徵哲學和科學的對話。這幅畫以其複雜的構圖、和諧的色彩和對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畫而著名。
2. 《聖禮的辯論》:位於與《雅典學院》相對的牆壁上,描繪天國與人間對聖體聖事的神學討論。畫面上半部是天國,基督在中心位置;下半部是地上的神學家和教會領袖,展現宗教信仰的普世性。
3. 《帕那塞斯山》:表現詩歌的主題,位於房間的第三面牆上。畫中以帕那塞斯山為背景,中心是詩神阿波羅,他手持琴弦,周圍環繞著古今中外的著名詩人和音樂家,如荷馬、但丁、維吉爾等。
4. 《法律的美德》:描繪正義、節制和寬恕的場景,與法律和司法相關。畫面分為三部分,分別展示了《摩西頒布律法》、《查士丁尼法典》和《教宗額我略九世法典》。
如下畫作是拉斐爾著名的《聖禮的辯論(Disputa del Sacramento)》,這是一幅宗教主題的壁畫,表現了天國與人間對聖體聖事的神學討論。
內容描述
壁畫分為兩個部分:
1. 上半部分:描繪天國的場景,基督位於畫面中央,頭頂光芒四射,象徵救贖與神聖的權威。他的左右是聖母瑪利亞和施洗約翰,周圍環繞著舊約與新約中的聖徒與先知。
2. 下半部分:描繪人間教會的討論場景,中心是聖體聖事(聖餅)放置在祭壇上。畫中聚集了神學家、教父、教宗以及其他宗教人士,他們在辯論基督教核心教義。
藝術特色
1. 象徵意義:壁畫的上下層代表天國與人間的聯繫,體現了基督教對聖體聖事的核心信仰。
2. 構圖:拉斐爾以對稱與動態的方式將人物分布,營造出穩定而富有活力的畫面效果。
3. 色彩與細節:使用柔和而明亮的色彩,展現了拉斐爾對人物面部表情和衣物細節的精緻描繪。
歷史背景
1. 這幅壁畫創作於1509年至1511年間,是教宗儒略二世委託拉斐爾裝飾其私人書房的一部分。署名廳因這裡曾用作簽署教宗文件的地方而得名,壁畫反映了當時文藝復興時期對神學、哲學、詩歌和法律的熱切探索。
2. 這幅壁畫不僅是宗教藝術的巔峰之作,也是拉斐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吸引了無數遊客和藝術愛好者前來欣賞。
如下畫作是拉斐爾房間,《博爾戈的大火》(Incendio di Borgo),描繪了一場傳說中發生在公元847年的事件,內容充滿戲劇性與宗教象徵意義。
壁畫背景
《博爾戈的大火》講述的是博爾戈地區(位於梵蒂岡城牆外)發生了一場大火,火勢迅速蔓延。根據傳說,當時的教皇利奧四世站在聖彼得大教堂前,用手畫十字的神蹟止住了火勢,保護了城中的居民。這幅壁畫是為了彰顯教皇的神聖權威和對民眾的保護。
壁畫特徵與場景解析
1. 火災與逃難的場景︰畫面左側呈現大火的猛烈燃燒,煙霧和火焰營造出緊張的氛圍。被火焰威脅的人群充滿動感和戲劇性:有父親背著兒子逃生,有人用水滅火,還有人跪地祈禱求助。
2. 教皇的神聖介入︰教皇利奧四世位於畫面中央遠處的陽台上,身穿教皇服飾,伸手畫十字,象徵他以神聖的力量平息災難。
古典與文藝復興元素結合
1. 畫面中的人物姿態受古典雕塑影響,肌肉線條和動作展現了拉斐爾高超的解剖學知識。
2. 建築則融入古羅馬風格,背景中的廊柱和拱門增添歷史感。
情感與動作的細膩表現
壁畫刻畫了不同年齡層、不同身份的人物,展現面對災難時的多樣反應,從恐懼到祈禱,再到自救,極具戲劇張力。
歷史意義與藝術價值
《博爾戈的大火》不僅是一幅壯麗的宗教壁畫,還是拉斐爾對古典藝術與文藝復興美學的結合實踐。畫中每個人物的肢體動作、情感表達,甚至建築細節,都呈現了拉斐爾的精湛技藝。
位置與觀賞
這幅壁畫位於拉斐爾房間中的「火災之間」,與其他著名的壁畫(如《聖禮的辯論》、《雅典學院》)共同構成一個宏偉的藝術空間,是遊覽梵蒂岡博物館不可錯過的部分。
拉斐爾房間「火災之間」(Stanza dell'Incendio di Borgo)的另一幅著名壁畫,名為《利奧四世的海戰》(Battle of Ostia)。這幅壁畫描繪的是公元849年,教皇利奧四世在奧斯提亞海岸擊退薩拉森海盜的歷史事件。
壁畫內容與背景
事件背景︰公元9世紀,薩拉森海盜威脅羅馬城與教會的安全,教皇利奧四世組織了一支由基督教國家聯合的艦隊,成功在奧斯提亞海岸打敗入侵者。這場勝利被視為基督教世界的重大成就。
壁畫場景分析
1. 教皇的角色︰左側坐著的教皇利奧四世正授予士兵祝福,象徵他在戰爭中的領導地位與宗教權威。
2. 戰鬥場景︰中央的士兵正激烈地與薩拉森人搏鬥,動作充滿力量感,展現了拉斐爾及其工作室對人體解剖與動態的精準掌握。
3. 背景描繪︰遠處的海岸線上可以看到燃燒的船隻與激烈的海戰場景,增添了劇烈的氛圍,同時突出了事件的歷史和戲劇性。
歷史與宗教意義
1. 《利奧四世的海戰》不僅頌揚了基督教的勝利,也彰顯了教皇作為領導者的神聖形象,鞏固了梵蒂岡的宗教與政治地位。這幅壁畫也是文藝復興時期關於歷史敘事藝術的一個典範。
2. 此壁畫位於「火災之間」的牆面之一,與《博爾戈的大火》等壁畫共同展現了教皇的神蹟與宗教歷史的重要時刻,是遊覽梵蒂岡博物館拉斐爾房間時不可錯過的傑作。
博爾吉亞公寓位於宗座宮殿內,由教宗亞歷山大六世(Pope Alexander VI,也稱為博爾吉亞教宗)委託建造與裝飾,是文藝復興藝術的重要作品群之一。
博爾吉亞公寓簡介
創建背景:博爾吉亞公寓是教宗亞歷山大六世於15世紀末建造的私人住宅,由藝術家皮耶特羅·德拉·弗朗切斯卡(Pinturicchio)及其工作室負責繪製壁畫。
裝飾主題:壁畫融合了基督教與古典文化的元素,主題涵蓋《基督生平》、《聖母的榮耀》、《基督復活》等,還包括一些神話與寓言的象徵圖案。
藝術風格:華麗的色彩與細膩的裝飾風格是博爾吉亞公寓的顯著特點,天花板的幾何設計與金箔細節增添了空間的奢華感。
西斯汀小堂最初是教宗西克斯圖斯四世為教宗的私人禮拜堂,因此得名。這座小堂在文藝復興時期經過多次修繕和裝飾,最終成為了一座藝術殿堂。
米開朗基羅的傑作: 西斯汀小堂最著名的莫過於米開朗基羅的天頂壁畫《創世紀》和祭壇後牆的《最後的審判》。這兩幅作品以其宏偉的構圖、精湛的技藝和深刻的宗教寓意,成為文藝復興藝術的巔峰之作。
教宗選舉的聖地: 西斯汀小堂不僅是藝術的殿堂,也是教宗選舉的聖地。新教宗的誕生,往往就在這座小堂中宣布。
宗教與藝術的結合: 西斯汀小堂的壁畫將宗教故事與藝術表現完美結合,成為天主教藝術的經典之作。
西斯汀小堂必看之處
1. 《創世紀》: 米開朗基羅的這幅作品描繪了上帝創造世界的過程,從混沌初開到亞當夏娃的誕生,每一幕都充滿了動態和力量。
2. 《最後的審判》: 這幅作品描繪了世界末日的情景,畫面震撼人心,是米開朗基羅晚期藝術風格的代表作。
3. 側牆壁畫: 小堂的側牆上還有其他藝術家的作品,描繪了摩西和耶穌的一生,也是不容錯過的藝術瑰寶。
西斯汀小堂祭壇牆上的壁畫《末日審判》(The Last Judgment)是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的另一巔峰之作。這幅宏大的作品於1536年至1541年間創作完成,展示了基督教《新約》中對世界末日與最後審判的想像。
壁畫的主題與內容
《末日審判》描繪了基督第二次降臨時,對全人類進行審判的場景。整幅壁畫充滿動態和戲劇性,分為多層次的構圖,展現了天國、地獄與人類靈魂的命運。
中央部分:基督與聖母
在畫面的中心位置,基督以威嚴姿態出現,右手抬起象徵審判的權威,周圍圍繞著聖母瑪利亞和眾多聖人。
聖人與殉道者
環繞基督的是眾多殉道者與聖徒,例如持著剝皮刀的聖巴多羅買(象徵其殉道方式)及聖彼得(持鑰匙象徵天堂之門)。
左側:升天的靈魂
畫面左側展示了被拯救的靈魂升向天國。他們由天使引導,象徵正義與信仰的獲救。
右側:墮入地獄的靈魂
右側的畫面描繪了墮入地獄的靈魂,充滿恐懼與絕望。
地獄中充滿折磨的場景,包括魔鬼與受罰的靈魂,展現了末日審判的嚴厲與無情。
下方:復活的靈魂與地獄入口
下方展示了靈魂從墳墓中復活的場景,象徵最後的審判日。一部分靈魂被天使帶走,而另一部分被惡魔拖向地獄入口。
《末日審判》委託與時代背景:
《末日審判》是教宗保祿三世(Pope Paul III)為應對宗教改革所委託,意在通過藝術強調教會對信仰與靈魂救贖的掌控。作品創作時正值天主教會面臨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挑戰,畫作中帶有對教義的強烈宣示。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風格:
與早期的天花板壁畫相比,《末日審判》風格更加莊重、充滿力量感,反映了米開朗基羅晚期的成熟藝術語言。其人物的肌肉張力與戲劇性的動作展現了文藝復興藝術對人類解剖學與情感表達的掌握。
藝術保存:
《末日審判》在歷史上經歷過多次修復,以維持其色彩與細節。近代的修復工作進一步恢復了作品的原貌,使後世得以欣賞其完整的藝術價值。
藝術與宗教意義:
《末日審判》是西斯汀小堂中最震撼人心的作品之一。它不僅反映了米開朗基羅對宗教題材的深刻理解,也展現了人文主義與信仰的對話。作品中的戲劇性、人物動態與情感張力不僅是宗教信仰的強烈宣揚,也使其成為藝術史上不可忽視的經典傑作。
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以多才多藝著稱,是一位傑出的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他的作品不僅在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對後世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主要作品
雕塑
《哀悼基督》(Pietà):
創作於1498-1499年,現存於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這件作品展示了聖母瑪利亞抱著耶穌遺體的場景,以精緻的細節與情感表達聞名。
《大衛》:
創作於1501-1504年,是佛羅倫斯的象徵。描繪了聖經中的大衛年輕勇敢的形象,展現了人體解剖的完美掌握。
《摩西》:
創作於1513-1515年,為教宗儒略二世陵墓雕塑的一部分,現存於聖彼得鎖鏈教堂。摩西的形象強調力量與威嚴,具有典型的米開朗基羅風格。
繪畫
西斯汀小堂天花板:創作於1508-1512年,描繪了《舊約》中的創世故事,被認為是西方藝術史的巔峰之作。
《末日審判》:創作於1536-1541年,位於西斯汀小堂的祭壇牆,展示基督對人類靈魂的最後審判。
建築
聖彼得大教堂設計:米開朗基羅在1546年接手聖彼得大教堂的設計,完成了其標誌性的圓頂,成為西方建築的經典範例。
西斯汀小堂北牆 (基督的生平故事)
這一側的壁畫描述了《新約》中耶穌基督的生平事件,創作者包括:
佩魯吉諾 (Pietro Perugino):《基督賦予彼得鑰匙》:描繪耶穌將天堂之鑰交給聖彼得的場景,是小堂中最著名的壁畫之一。
桑德羅·波提切利 (Sandro Botticelli):
《試探基督》:展示耶穌在曠野中被撒旦誘惑的場景。
《基督的洗禮》:刻畫了耶穌接受洗禮的情景。
多梅尼科·基蘭達奧 (Domenico Ghirlandaio):《最後的晚餐》:再現耶穌與門徒們共進最後晚餐的場景。
西斯汀小堂南牆 (摩西的生平故事)
南牆壁畫以《舊約》中摩西的生平故事為主題,象徵基督教律法的起源。代表性作品包括:
佩魯吉諾 (Pietro Perugino):《摩西的約旦河之旅與埃及逃亡》:描述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情景。
桑德羅·波提切利 (Sandro Botticelli):
《摩西與米甸人的女兒》:描繪摩西在米甸救助牧羊人的場景。
《摩西頒布十誡》:刻畫摩西在西奈山接受十誡的神聖時刻。
盧卡·西諾雷利 (Luca Signorelli):《摩西之死》:描述摩西臨終的情景。
西斯汀小堂的天花板壁畫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藝術成就之一,由米開朗基羅在1508年至1512年間創作完成。這些壁畫展示了《舊約》中多個關鍵故事,融合了宗教、哲學與藝術的高度成就。
天花板壁畫的主題
天花板的整體設計包括多個場景,從創世到人類的墮落,描述了上帝的創造以及舊約的關鍵人物。以下是壁畫的主要部分:
中心場景:創世紀故事 天花板中央有九幅長形壁畫,描繪了《創世紀》的故事:
1. 《光的分離》:上帝創造光與暗,象徵創造的開始。
2. 《日月與植物的創造》:上帝創造太陽、月亮和植物。
3. 《大地與水的分離》:上帝創造天地的秩序。
4. 《創造亞當》:最著名的一幅,描繪上帝伸手賦予亞當生命,成為西方藝術史上的經典形象。
5. 《創造夏娃》:上帝從亞當的肋骨中創造夏娃。
6. 《原罪與逐出伊甸園》:亞當與夏娃因違背上帝的命令,偷食禁果後被逐出伊甸園。
7. 《諾亞的洪水》:描繪了人類因罪惡招致的毀滅,以及諾亞方舟的救贖。
8. 《諾亞的犧牲》:諾亞在洪水後向上帝獻祭以表達感謝。
9. 《諾亞醉酒》:描述諾亞醉酒後的不堪一面,象徵人類的弱點。
三角拱與墻角:舊約人物與先知 在天花板的三角拱內,畫有耶穌基督的祖先,包括亞伯拉罕、伊薩克等舊約人物,象徵彌賽亞降臨的血統。周圍則有七位先知(例如以賽亞、耶利米)和五位女先知(例如西比拉),他們預言了基督的來臨。
西斯汀小堂的天花板,創作的背景與挑戰
委託:教宗儒略二世原本要求米開朗基羅為小堂設計十二位宗徒的畫像,但米開朗基羅提出了更加宏大的構思,描繪整個創世的故事。
技術挑戰:米開朗基羅並非以壁畫見長,他需學習濕壁畫技術(fresco)。此外,他在高空架設的鷹架上創作了四年之久,長時間仰視作畫,給身體帶來了極大的負擔。
西斯汀小堂的天花板,藝術與宗教意義
西斯汀小堂的天花板壁畫不僅是文藝復興藝術的巔峰,也是宗教與哲學思想的融合體現。米開朗基羅將神性與人性的完美結合,賦予了基督教故事新的視覺表達方式。這些壁畫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傑作之一,吸引無數遊客前來觀賞和讚嘆。
基督教博物館(Christian Museum)是收藏與基督教藝術和歷史有關的展館之一,展示了眾多珍貴的早期基督教文物和藝術作品,讓遊客深入了解基督教的發展歷程及其藝術表達。
基督教博物館的特色與內容
1. 基督教博物館收藏了一系列來自早期基督教時代(公元3世紀至7世紀)的物品,包括墓碑、浮雕、雕刻、以及刻有基督教符號的石棺。
2. 裝飾藝術:展館內展示了多件由貴金屬製成的宗教儀式用品,如聖餐杯、聖體盒、以及裝飾華麗的聖十字架。這些作品通常結合了當時的金工技術和基督教神學的象徵意涵。
梵諦岡博物館地下室通往餐廳.廁所.禮品店與出口
梵諦岡博物館餐廳
禮品店
郵局也位於地下室
戶外用餐區
義大利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米蘭.維羅納.比薩.托斯卡尼旅遊景點圖文.請點選如下連結
◉✿ 別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想完成的就去完成 →想追求的就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