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是中國最長的人工河流,南起杭州,北至北京通州,全長約1794公里,連接了五大水系: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和海河。這條運河不僅是古代中國的交通要道,也是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當時吳王夫差在揚州開鑿了邗溝,這是大運河的起始河段,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隋朝擴建:隋煬帝於605年下令進行大規模的運河建設,將各個水系連通,形成了初具規模的隋唐大運河。
元代改建:元朝時期,忽必烈對運河進行了重要改建,使其更為通航便利,並促進了南北物資的交流。
明清時期:在明清兩代,大運河經過疏通和修復,再次繁榮發展,成為重要的漕運和商業航道。
特色
經濟功能:京杭大運河作為中國的“黃金水道”,在歷史上促進了沿岸城市的經濟發展。它不僅支持了軍隊的調動,也方便了商品的流通,如米、鹽等重要物資的輸送。
文化交流:運河沿線城市如揚州、杭州等地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文化人士。這些城市在唐宋時期達到繁榮,成為中外文化交融的中心。
世界遺產:2014年,京杭大運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這標誌著其在全球文化和歷史中的重要地位.
江南之旅DAY-2 下午先參觀蘇州博物館.接著安排古運河遊船
搭船處.先經胥門-胥門位於蘇州城西萬年橋南。 胥門作東西向,為春秋吳國建造都城時所闢古門之一,以遙對姑胥山(即姑蘇山)得名。
胥門,也稱老胥門,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城門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明清重修。 胥門與槃門同為蘇州倖存的古城門
拱門高4.65米,寬3.3米,縱深11.45米。 東向(城內)尚存橫額,“胥門”二字已毀。 門洞左、右殘存垣長約65米,殘高7.2米,磚石尚較完整。 西向(城外)磚石保存甚少。
據史料記載:蘇州城最早建立就是伍子胥的一大功勞。 當年,伍子胥率領人員,不辭辛勞,相土嘗水,像天法地,築成了周長47裡的大城和周長10裡的內城。 雖經2500多年漫長歷史的演變,但時至今日,姑蘇城池仍保持了伍子胥主張的“必立城廓”的風貌。 蘇州人不忘這位神勇智慧的偉人,便把與他有著深刻關係的此座城門叫做胥門。
留影
城牆旁即矗立伍子胥塑像
伍子胥(前6世紀-前484年),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期楚國椒邑人,後來吳國封他於申,因此又叫申胥。伍子胥先祖伍舉,以正直進諫楚莊王而得名聲,因此其後代於楚國亦有名聲。伍子胥家族因在楚國被迫害,投奔吳國。受吳王闔閭重用,大破楚國,北鎮齊晉,南服越人,官拜相國公。吳王夫差繼位後,對其「聯齊抗越」戰略不滿,又聽信伯嚭讒言,最終賜死伍子胥。
搭船處
船票-人民幣100元
渡船外觀也蠻古色古香
蘇州古運河:千年水鄉的靈魂
歷史淵源
蘇州古運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吳國。當時,吳王夫差為了擴大勢力,開鑿了許多河道,為蘇州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到了隋唐時期,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將蘇州與中國南北經濟文化緊密聯繫在一起,蘇州也因此成為繁榮的商貿城市。
特色與風光
-
水鄉風情: 蘇州古運河沿岸,粉牆黛瓦的民居、精緻的園林、古色古香的橋樑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水鄉畫卷。
-
歷史建築: 沿著運河兩岸,散落著眾多歷史建築,如拙政園、獅子林等世界文化遺產,以及各種古橋、古寺,見證了蘇州的千年歷史。
-
運河文化: 蘇州古運河孕育了獨特的運河文化。運河上的船工、碼頭上的商販、河邊的浣衣女,共同構成了一幅生動的運河生活畫卷。
-
夜遊運河: 夜幕降臨,蘇州古運河華燈初上,沿岸的建築和倒影在水中交相輝映,呈現出另一種迷人的風光。
現代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蘇州古運河的保護和利用也得到了高度重視。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運河的整治和修復,同時大力發展運河文化旅遊。如今,蘇州古運河已經成為蘇州的一張亮麗名片,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觀光。
體驗建議
- 遊船: 乘坐遊船是遊覽蘇州古運河的最佳方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運河兩岸的風光。
- 步行: 沿著運河岸邊漫步,感受水鄉的寧靜與悠閒。
- 品嚐美食: 在運河畔的餐廳品嚐當地特色小吃,感受蘇州的美食文化。
- 參觀博物館: 參觀蘇州博物館等文化設施,深入了解蘇州的歷史和文化。
注意事項
- 季節: 春秋兩季是遊覽蘇州古運河的最佳時節,氣候宜人,風景優美。
- 交通: 蘇州古運河交通便利,可以乘坐公交車、地鐵或打車前往。
- 住宿: 蘇州古運河周邊有眾多酒店和民宿可供選擇,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和喜好進行選擇。
回到渡船頭.結束古運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