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港觀魚,作為西湖十景之一,以其獨特的景觀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著無數遊客。這座歷史悠久的園林,不僅是欣賞自然風光的好去處,更是感受江南園林藝術的絕佳之選。
歷史悠久,風光秀麗
- 歷史淵源: 花港觀魚的歷史可追溯至南宋時期,曾是富豪盧允升的私家園林。園內假山水池頗具園林之勝,池中養的五色魚,色彩繽紛,數量可觀,吸引文人雅士、常民百姓前來觀賞,因此得名「花港觀魚」。
- 園林景觀: 花港觀魚以其獨特的紅魚池而聞名,池中數千尾紅鯉魚悠然自得,遊人可在此餵魚,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除了紅魚池,園內還有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等多處景觀,四季花開不斷,景色宜人。
園內景點
- 牡丹園: 牡丹亭旁種植了大量牡丹,花開季節,姹紫嫣紅,美不勝收。
- 花港: 一條小溪從花家山流經此地注入西湖,便是「花港」。
- 大草坪: 遼闊的大草坪是遊客休憩、玩耍的好地方。
- 密林: 園內林木茂密,空氣清新,是避暑納涼的好去處。
為什麼要去花港觀魚?
- 欣賞自然風光: 花港觀魚四季景色宜人,無論是春天的繁花似錦,還是秋天的紅葉飄零,都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享受。
- 體驗餵魚樂趣: 在紅魚池邊,餵食色彩斑斕的鯉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 感受江南園林文化: 花港觀魚作為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其精緻的園林設計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值得細細品味。
- 放鬆身心: 在這裡,您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享受片刻的寧靜。
交通方式
- 公交車: 可乘坐Y2、Y5、Y5(區間)、Y9、Y1、527路公交車,在蘇堤站下車。
- 地鐵: 可乘坐地鐵至龍翔橋站,步行前往。
小貼士
- 最佳觀賞時間: 春天賞牡丹,秋天賞紅葉。
- 門票: 免費
江南之旅DAY-5 上午先西湖渡船遊湖.接著參觀西湖旁"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是西湖十景之一,魚池中養著數千尾紅鯉。遊人以餵食紅鯉為一樂趣。
高聳樹木落葉.別有一番冬日蕭瑟
花港觀魚是由花、港、魚為特色的風景點。 西湖十景之一。
地處蘇堤南段西側。 1964年二期擴建工程告竣後,佔地面積達20公頃。 全園分為紅魚池、 牡丹園 、花港、 大草坪 、密林地五個景區。
與雷峰塔 、 淨慈寺隔蘇堤相望。 紅魚池位於園中部偏南處,是全園遊賞的中心區域。
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島,池上架設曲橋,倚橋欄俯看,數千尾金鱗紅魚結隊往來,潑刺戲水。
此次江南遊逢淡季.到景點都無人潮.真正舒服
花港觀魚地處蘇堤的南段西側。 是承佛光紫氣而幽靜的植物園林。 花溪蓄盧園.花港前依接山勢蔥蘢的南屏山,西靠層巒疊翠的西山,平靜如鏡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如青玉分列左右。而公園就在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半島上面。
花港觀魚地處西湖西南,三面臨水,一面倚山。 是一個佔地300餘畝的大型公園。 西山大麥嶺後的花家山麓,有一條清溪流經此處注入西湖,故稱花港。
南宋時,內侍盧允昇在花家山下建造別墅,稱“盧園”,園內栽花養魚,池水清冽、景物奇秀。 以後,盧園荒廢,此景亦衰。清康熙南巡時,在蘇堤映波橋和鎖瀾橋之間的定香寺故址上,重新砌池養魚,築亭建園,勒石立碑,題有“花港觀魚”四字。
南宋時有一條小溪從花家山經此流入西湖,這條小溪就叫花溪。 當時,內侍官盧允昇在花溪側畔建了一座山野茅舍,稱為“盧園”。 園內架梁為捨,疊石為山,鑿地為池,立埠為港,畜養異色魚類,廣植草木。 因景色恬靜,遊人萃集,雅士題詠,被稱為“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 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臨花家山而名“花港”。
期間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由此而名聲遠揚。 古時這裡只有一池、一碑、三畝地。 後經擴建,全園面積近三百畝。
今日的花港觀魚是一座佔地二十餘公頃的大型公園,微風過處,沿池岸花木落英繽紛,飄浮於水面,好一幅“花著魚身魚嘬花”的動人畫圖,無人不起羨魚之情。
康熙三十八年,玄燁駕臨西湖,題書花港觀魚,刻石碑建於魚池畔。 後來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 碑分為陽文和陰文雙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孫兩個皇帝分別題的字,這在我國碑林史中僅此一塊。 乾隆做詩有:“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之語。
清末以後,景色衰敗,到建國前夕,由於年久失修,僅剩下一池、一碑、三畝荒蕪的園地。 花港觀魚東大門右側的方池,就是當年曆史的陳跡。 1952年,在原來“花港觀魚”的基礎上,向西發展,利用該處優越的環境條件和高低起伏的地形,以及原有的幾座私人莊園,疏通港道,開闢了金魚池 、牡丹園、大草坪,並整修蔣莊 、藏山閣,新建茶室、休息亭廊,至1955年,初步建成了以“花”、“港”、“魚”為特色的風景點。
1963年至1964年又進行了第二期擴建工程,形成了佔地20公頃,比舊園大一百倍的新型公園。
花港觀魚的藝術佈局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地形條件,景區劃分明確,各具鮮明的主題和特點。 大草坪,雪松挺拔,寬闊開朗;紅魚池,憑欄投餌,魚樂人歡;牡丹園,花木簇擁,處處有景;新花港,濃蔭夾道,分外幽深。
它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園林藝術的優秀傳統,倚山臨水,高低錯落,滲透著詩情畫意。 在空間構圖上,開合收放,層次豐富,景觀節奏清晰,跌宕有致,既曲折變化,又整體連貫,一氣呵成。
特別是運用大面積的草坪和以植物為主體的造景組合空間,在發展具有民族特色而又有新時代特點的中國園林中,具有開拓性的作用。
遠眺雷峰塔
離去時.走在西湖旁人行道上.花港觀魚庭園景觀.藍天下留下深刻印象
花港觀魚
地 理:杭州西湖南面蘇堤入口附近
面 積:約300畝
位 置: 蘇堤南段西側
西湖十景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