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是新加坡最重要的藝術機構之一,位於新加坡市中心的聖安德魯大教堂和市政廳之間,佔據著一座壯觀的殖民地建築。這座美術館於2015年開幕,是新加坡的藝術寶庫,擁有一個龐大的藝術收藏,包括東南亞和亞洲地區的藝術品。
基本資訊
位置: 新加坡市中心,位於舊市政廳(City Hall)和前最高法院(former Supreme Court)之間。
面積: 約64,000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東南亞藝術收藏場所之一。
館藏: 擁有超過8,000件藝術品,主要集中於19世紀至今的新加坡及東南亞藝術。
歷史背景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成立源於政府對文化藝術的重視。2005年,總理李顯龍在國慶演說中提到將改建舊有的政府建築為國立美術館。經過多年的籌備與設計,最終於2015年開幕,成為新加坡文化景觀的重要一部分。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位於新加坡市中心,位於著名的帕德爾路(Padang)附近,靠近新加坡國會大廈。 以下是前往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一些常見交通方式:
地鐵(捷運):您可以搭乘新加坡捷運(MRT)到達國家美術館。 最近的地鐵站是市政廳地鐵站(City Hall MRT Station),該站位於市中心,距離美術館步行約10分鐘。
公共巴士:新加坡的公共巴士網路非常發達,您可以查看巴士路線圖以找到前往美術館的巴士路線。 附近有幾個巴士站,包括巴斯街巴士終站(Bras Basah Bus Terminal)和新加坡國會大廈巴士終站(Parliament House Bus Terminal)。
計程車或私家車:如果您願意,您也可以搭乘計程車或開私家車前往美術館。 附近有停車場供遊客使用。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2015/11/24開幕。為新加坡最大的視覺藝術展示空間。
該館擁有逾8,000件藝術品,主要為新加坡及東南亞的藝術收藏品。該館關注新加坡的文化及史蹟與亞洲地區文化的關係。
美術館由[政府大廈]和[最高法院]兩座國家古蹟組成,耗資5億3,200萬新元翻修,總占地面積為64,000平方公尺
這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2005/8/21國慶群眾大會演說中提及政府的計畫:利用前最高法院大廈和政府大廈的空間改建為新的國立美術館。
國家美術館的樹狀支柱設計是由法國建築事務所Studio Milou負責的,這些支柱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仿樹枝結構: 樹狀支柱的設計靈感來自於自然界中的樹木,其形狀模仿樹枝,形成一種有機的視覺效果,讓整體空間看起來更加生動和自然。
功能性與美觀性: 這些支柱不僅具備承重功能,支撐著連接前市政廳和前最高法院之間的走道和雨庇,還增強了內部空間的美感,使得參觀者在移動時能夠感受到流動性和開放性。
光線引入: 樹狀支柱的設計也考慮到了光線的引入,透過這些支柱和連接結構,可以有效地讓自然光進入室內,提升展覽空間的明亮度。
精細的金屬網包覆政府大樓、連接地下室與上層的樓梯及利用太陽能提供能源供美術館運作。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建築設計主要特點:
歷史建築的保留與改造
兩座歷史建築: 美術館由前市政廳和前最高法院兩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組成,這些建築均為新加坡的國家古蹟。設計團隊在改造過程中保留了原有的結構和細節,確保歷史價值得以延續。
現代設計元素
樹狀支柱: 新增的樹狀支柱支撐著連接兩座建築的走道,這些支柱不僅具備功能性,還增添了視覺上的美感,讓整體空間更具動感。
金色鋁板頂棚: 美術館的外部覆蓋有15,000片金色鋁板,這些板材不僅美觀,還能有效反射強烈的陽光,為中央庭園帶來柔和的光影效果。
空間設計
開放式中庭: 中庭設計為開放空間,讓自然光進入並形成明亮通透的環境。這樣的設計不僅提升了參觀者的體驗,也促進了不同展區之間的流動性。
融合新舊元素: 設計團隊巧妙地將新建築元素與舊建築色調趨近和諧,使得整體空間在視覺上具有統一感,同時又不失各自的特色。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歷史建築部分主要由兩座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建築組成:前市政廳(City Hall)和前最高法院(former Supreme Court)。這些建築的特徵包括:
建築風格
殖民地風格: 兩座建築均展現了英國殖民時期的建築風格,融合了新古典主義、文藝復興風格及帕拉第奧風格。
裝飾細節: 建築內部擁有華麗的拱門、挑高的天花板以及精緻的柱頭雕刻。
結構特徵
前市政廳: 此建築原為市政廳,擁有開放的空間和大型的會議室,曾經是新加坡政府的重要場所。其外觀設計簡潔而宏偉,正面有一個大圓頂。
前最高法院: 這座建築於1939年完工,曾是新加坡最高法院的所在地。它具有四間辦公室和一間法庭,圍繞著中央巨筒,該巨筒原為法律圖書館。
現代改造
保留與改進: 在轉型為國家美術館的過程中,設計團隊保留了這些歷史建築的原貌,同時引入現代結構系統,如樹狀支柱和連接走道,以改善內部空間流動性。
綠色屋頂與自然光: 新增設施如綠色屋頂和玻璃中庭,使得自然光能夠充足地進入室內,創造出明亮而舒適的參觀環境。
門票20元新幣
導遊向團員講解美術館歷史
國家美術館前身是法院,一定有關押嫌疑人的牢房。牢房都被保留下來,向外界展示過往歷史。
同團3個可愛小朋友坐到牢房裡.讓大人們拍照.好有趣味
最高法院大廈和政府大廈的風格類似,建築的總體布局呈現殖民地風格,揉合帕拉第奧風格、文藝復興風格和新古典主義風格。
最高法院前身為歐洲大酒店(Grand Hotel de l'Europe),1936年拆除前為東南亞最富麗堂皇的酒店之一。在其上新建的最高法院大廈為一棟5層樓建築
海峽殖民地公共工程局總建築師弗蘭克·多靈頓·沃德設計,於1939年8月3日完工,包含最高法院辦公室和法庭。
美術館的館藏以現代藝術及當代藝術為主,作品主要來自東南亞及新加坡本地的藝術家,擁有世上最多的東南亞及新加坡現代藝術館藏。
美術館擁有兩座永久展覽室—星展新加坡展覽室和大華東南亞展覽室。美術館的館藏主要來自新加坡官方的國家藝術收藏。
美術館展出新加坡主要藝術家的創作,如張荔英、陳宗瑞、陳文希、鍾泗賓和劉抗等人,涵蓋自20世紀早期的自然主義美學繪畫到現代的新媒體裝置藝術。
也展出活躍於20世紀早期後東南亞地區藝術家的作品,包括阿凡迪(印尼)、拉迪·莫希丁(馬來西亞)、黎譜(越南)、蒙天·布瑪(泰國)和費爾南多·阿莫索羅(菲律賓)等人。
留影-給心愛的人
草場中庭連通道 (Padang Atrium),為最高法院大廈及政府大廈間通道。
該結構為一垂褶雨庇,並向兩側延伸,覆蓋於最高法院大廈及政府大廈之上。雨庇由被稱為會面點(meeting point)的仿樹枝狀柱子支撐
前最高法院大廈內部擁有多種精美的柱頭雕刻、雕像和浮雕,這些裝飾元素由義大利雕刻家卡瓦列·魯多夫·諾里創作。以下是一些主要特徵:
柱頭雕刻
科林斯柱式: 前最高法院的柱頭多採用科林斯式(Corinthian Order),這是古典建築中一種華麗的柱式,柱頭以茛苕(Acanthus)裝飾,形狀如同盛滿花草的花籃,展現了精緻的工藝。
浮雕和雕像
浮雕: 建築外立面上有精細的浮雕,這些浮雕通常描繪了法律和正義的主題,強調了該建築作為司法機構的重要性。
山形牆: 建築的山形牆(tympanum)也包含了裝飾性的浮雕,這些藝術作品進一步增強了建築的莊嚴感。
裝飾腰線
腰線裝飾: 建築內部和外部均有裝飾腰線,這些細節不僅增添了視覺上的層次感,也體現了當時建築設計的精緻程度。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源於古希臘,是古典建築的一種柱式。柱頭是用茛苕(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
最高法院圓頂
大片透光屋頂.採光佳.營造明亮感
1樓展間有印章DIY,童趣油然而生,我也來玩玩
工具介紹
DIY檯面
有圍裙可提供小朋友使用
DIY步驟1:先取空白紙張
DIY步驟2:挑選大印章.並蓋上空白紙張
DIY步驟3:挑選鉛筆.自行彩繪新加坡風景
其他大小朋友完成的作品
離開美術館.回頭再拍一張全景留念,藍天白雲下,更顯建築古典優美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地址: 1 St Andrew's Rd, 新加坡 178957
開放時間:10:00–19:00
門票:新幣20元
地點:新加坡聖安德烈路1號(1 St Andrew's Rd, Singapore 178957)
入口:科爾曼街入口,政府大廈前大草坪入口
交通資訊:
公車:可乘坐32路、51路、63路、80路、851路公交在【半島酒店站】下車,步行5分鐘即可從科爾曼街入口進入藝術館
地鐵:可在【市政廳站】B出口出站,步行7分鐘即達
新加坡景點圖文,請點選如下連結 ▼
新加坡旅遊資訊,請點選如下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