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柱港位於馬祖東引島,是東引鄉居民主要進出的運輸港口,也是中華民國實際統治區域最北端的商港。
地理位置與重要性:
中柱港位於連江縣東引鄉樂華村。
是東引鄉的主要門戶,為馬祖地區三大深水碼頭之一。
客貨輪船及軍艦皆由此進出。
特色與景點:
碼頭上矗立著「夢幻之魚—橫帶石鯛」塑像,是東引島的重要地標。
周邊海域是磯釣愛好者的聖地,四季皆有不同高經濟魚類。
鄰近景點有東引燈塔,東引遊客中心,安東坑道等。
中柱港東北方山坡上擠著密密麻麻的屋子,那是東引最熱鬧、最多傳統閩東民居的樂華村與中柳村,通常也就是在東引落腳覓食之處。
忠誠門一直是東引島的門戶,為昔日東引軍民進出及魚獲上下必經之處,如今已失去原有功能。忠誠門為一仿古半圓形城牆式的建築物,位於東引島南澳濱海的入口處,城樓兩側豎著「崇法務實、勤勞儉樸」八個紅底白字的大字,城牆頂上持槍阿兵哥雕像,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英勇姿態,反映東引過去處於戰地的歷史氛圍。
天后宮最早約建於清末嘉慶年間,由大海盜蔡牽所建。但因年代久遠,未得保留史料遺蹟,早期廟史闕如。民國六十五年第一次重修,仍維持原有木造與硬山頂二進式建築;民國七十八由於神壇朽圮,廓廡斑剝,在軍民集資重建下第二次重修,廟貌煥然一新,近年迭有不同幅度整修,始呈現貌。廟楹聯云:「天恩廣被四海慈航岐路引,后德永彰萬家生佛暗室燈。」
白馬尊王廟位於連江縣東引鄉樂華村浮動碼頭。主祀神為白馬尊王及夫人,側殿祀曹大王,另主廟旁設一矮小偏殿祀老郎公(無主陰神)。廟中碑文記載︰白馬尊王由中國福建省連江分祀東引,初未建廟塑像,後因呂顯威靈,護佑民眾,乃於清順治11年(西元1654年)立廟奉祀。
東引中柱港地標-條紋石鯛
中柱島原本是座陸連礁,退潮時和東引相連,前總統蔣經國多次來東引視察,指示東、西引兩島必須貫通,而且應該興建一座深水港,擴大台灣戰略縱深。1975年,東引防區部隊興建介石橋連接中柱與東引。1986年室完成東引通往西引的連堤道路,立有「中流砥柱」勒石。
為了感念前總統蔣經國的德政,東引指揮部於中柱島上建亭紀念,於1988年6月動工,1991年完成,築有感恩亭及蔣經國的坐姿塑像,由當時行政院長郝柏村立碑為記。由於目標顯著,現今中柱島與感恩亭,都已成為東引重要地標。
臺馬輪製造於日本臼杵船廠,於1985年興建完成,航行於九州與四國之間,屬於航行於內海的駛上駛下型(RO RO)渡輪。由於跨海大橋興建完成,九州地方政府決定求售,連江縣政府透過中央信託局,於1997年完成採購,經過整修,大幅增加臥舖數量 ,並裝置先進的航行設備「平衡翼」,增進航行的舒適度,先後委託台灣航業公司與新華航業公司營運至今。
大陸鐵殼船
這艘五千頓級的臺馬輪,於2004年再由中央補助一億四千六百餘萬元,二度進行大修,大幅更換輪機組件、購置全新發電機、增設「簡餐咖啡廳」與「殘障專用電梯」,並加強改善客艙設備,提供旅客寄物等服務。大修完成後,連江縣政府與新華航業公司在2005年1月23日,於基隆東岸旅客碼頭隆重舉行「臺馬輪風華再現」復航典禮,邀請立法院長王金平等多位知名的政界人士觀禮與致詞,台灣媒體大幅報導,藉此提升知名度,帶動馬祖海上旅遊風潮。
經過二度大修,臺馬輪的航行速度與舒適度,均有明顯增進;尤其增設了視野開闊與寬敞舒適的簡餐咖啡廳,更提供了旅客愉悅的餐飲休閒空間,兩台大型液晶電視,播放馬祖風光與中外影片,使得往返於台灣與馬祖的海上航行,不再感覺冗長。旅客在航行期間,或坐或臥,或佇足船舷,欣賞海景,偶有燕鷗與海豚出沒,常令旅客驚喜,留下難忘與美好的回憶。
福澳港位於南竿島上,為馬祖的碼頭中最具規模者,更是想要前往北竿、東引、莒光各離島的必經之地,為連江縣主要的海上門戶。
留影
#馬祖景點 #馬祖旅遊 #馬祖美食 #馬祖住宿 #馬祖航班 #馬祖船班 #南竿景點 #南竿旅遊 #南竿美食 #北竿景點 #北竿旅遊 #北竿美食 #東引景點 #東引旅遊 #東引美食 #東莒景點 #東莒旅遊 #東莒美食
馬祖景點,馬祖旅遊,馬祖美食,馬祖住宿,馬祖航班,馬祖船班,南竿景點,南竿旅遊,南竿美食,北竿景點,北竿旅遊,北竿美食,東引景點,東引旅遊,東引美食,東莒景點,東莒旅遊,東莒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