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南竿天后宮,又稱馬祖境天后宮、馬港天后宮、南竿媽祖廟,是馬祖居民重要的信仰中心,也是當地的精神寄託
歷史背景:
相傳媽祖林默娘的父親遭遇船難,她投海救父不幸罹難,遺體漂流至南竿島,當地居民感念其孝心,便將她安葬並建廟祭祀。
清康熙時,媽祖被晉封為「天后」,廟宇也因此得名。
現今的廟宇建築,是經過多次的重建與修繕,融合了閩東傳統建築風格。確切肇建年代不可考,推測約在清嘉慶年間(約1769-1794年),由海盜蔡牽(一說蔡耕)為紀念媽祖所建。1943年由張逸舟重修並立碑,1963年彭啟超將軍協建,2001年改建為現今宮殿式建築。
現貌為2001年重建,採用閩東傳統廟宇風格,結合莆仙匠師工藝,具歇山重簷、木石結構、黃琉璃瓦與龍吻脊等元素。特別設計四千多塊斗形木結構支撐屋頂,雕梁畫棟包含蟠龍石柱、八卦藻井等精緻細節。柱頭使用四千多塊斗形木塊,根據文獻資料在清朝嘉慶年間就已經興建,大約每20年修繕一次,現今廟宇為2002年新建,為宮殿式建築,氣宇恢弘、整體莊嚴,結合兩岸三地工匠共同完成,龍柱石刻、浮雕門神等裝飾手法華麗而講究,天后宮中供桌前方的石棺,相傳便是媽祖娘娘聖體奉安的處所。
每年媽祖農曆生日時,都會舉辦盛大的慶祝及繞境活動,當晚燈火通明,鞭炮聲不絕於耳,廟會氣氛濃厚,是當地一大盛事。2009年3月,馬祖籍畫家及登山家李小石,帶著媽祖金身爬上喜馬拉雅山,讓祂成為第一尊登上聖母峰的神明,該尊金身現在正供奉在馬祖境天后宮,供信眾參拜。
南竿馬祖村居民口耳相傳,當媽祖之父遭逢船難,她便投海救父,卻不幸遭惡浪吞噬,屍身漂至馬祖村內澳口,後經居民發現後拾起安葬,民眾為感其孝心,以雕刻鳳紋的石棺厚葬。媽祖生前為善人間,又得地靈之利,於九月初九在此羽化昇天。明朝時,媽祖受封為天妃,清康熙時晉封為天后,也就是天上聖母的別稱,因此供奉媽袓的廟,便命名為天后宮。
馬祖南竿媽祖宗教文化園區是馬祖最具代表性的信仰地標,結合宗教文化、戰地遺跡與藝術工藝於一體,以下分項介紹:
核心亮點
媽祖巨神像:
主體高28.8公尺,加上避雷針後達29.6公尺,與馬祖四鄉五島總面積29.6平方公里相同。由365塊花崗岩雕琢而成,象徵「日日平安」,法相慈悲面向大海,寓意庇佑兩岸和平。
媽祖靈穴:
位於天后宮正殿供桌下方,相傳為媽祖遺體安葬處,是全球唯一媽祖得道昇天靈穴,具特殊宗教地位。
園區構成
天后宮:
主祀天上聖母,保留清嘉慶年間建廟基礎,現貌為2001年重建的閩東宮殿式建築,以黃琉璃瓦與木石雕刻聞名。
祈福坑道:
原為軍事用途的「門前山坑道」,意外發現後改造成神轎祈福通道。遊客可體驗「鑽轎底」習俗,象徵消災解厄。
朝聖步道:
連接天后宮與巨神像的濱海步道,沿途設船型觀景台,可遠眺媽祖守護海疆的壯闊景象。
在馬祖境天后宮的右側山上有一座媽祖巨神像,落成於2009年10月,從提案到正式落成花了10年以上的時間,代表著馬祖人民對於媽祖信仰的虔誠,,從馬港境天后宮沿著祈福步道往巨神像前行,沿途石雕故事訴說媽祖昇天成聖的緣由,觀景平台則朝向媽祖故鄉的方向瞭望海景,祈願四海平安。
媽祖巨神像由365塊花崗岩為主結構雕琢而成,象徵著「365日、日日平安」,佇立在鄰近海岸的山丘上,看起來更是雄偉,法相慈悲,令人讚嘆;巨神像周邊,陳列由十二幅雕塑組成,述說媽祖得道成仙的故事;神像前的瞭望台遠觀似艘船,從遠處望向媽祖巨神像,就像媽祖乘著一艘船在海上航行,庇佑著當地居民。
媽祖巨神像更是全世界最高的一座媽祖神像,居高臨下的雄偉莊嚴姿態,保祐著大家
馬祖港
海灘邊放置了4艘登陸艇
在馬祖境天后宮的不遠處,有座直立高聳的劍碑,又稱為「馬祖之劍」,碑體充滿了陽剛氣息,過去曾是防區重要的精神堡壘,而當前成為了醒目的觀光地標,來到南竿馬祖村,別忘了拍照留念喔!
馬祖南竿馬祖劍碑是馬祖村內最具代表性的軍事地標之一,與馬祖境天后宮共同構成當地重要的人文景觀。
歷史背景
劍碑建於戰地政務時期,由軍方建造,原為強化駐軍精神象徵,現轉型為觀光地標。其設計以「手握劍柄直指青天」的造型,象徵軍人堅毅精神。
建築特色
外觀設計:白色碑體簡潔有力,上方刻有「馬祖」二字與中華民國國旗圖案,劍身總高度約數公尺。
地理位置:位於中正國民中小學側門階梯旁,緊鄰馬祖港與天后宮,形成港口入口地標群。
文化意涵
作為戰地精神堡壘的遺存,劍碑見證馬祖軍事管制歷史,其陽剛氣息與天后宮的信仰柔美形成鮮明對比,反映「軍民共治」的在地特色。
#馬祖景點 #馬祖旅遊 #馬祖美食 #馬祖住宿 #馬祖航班 #馬祖船班 #南竿景點 #南竿旅遊 #南竿美食 #北竿景點 #北竿旅遊 #北竿美食 #東引景點 #東引旅遊 #東引美食 #東莒景點 #東莒旅遊 #東莒美食
馬祖景點,馬祖旅遊,馬祖美食,馬祖住宿,馬祖航班,馬祖船班,南竿景點,南竿旅遊,南竿美食,北竿景點,北竿旅遊,北竿美食,東引景點,東引旅遊,東引美食,東莒景點,東莒旅遊,東莒美食